冬春季节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06-09 12:12:03

冬春季节猪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养猪生产中,引起猪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传染病、内科病、寄生虫病等都能引起腹泻的发生,冬春季节是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多发季节,对于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控制应在猪场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减少腹泻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腹泻疾病给猪场带来的损失。本文就猪病毒性腹泻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猪腹泻;特征;诊断;防治对策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是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这3种疾病是完全独立的病毒性传染病。尽管它们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都十分相似,但是病原没有任何抗原交叉反应,即这3种病毒性腹泻疾病需要不同的疫苗进行免疫才能分别获得保护。需要指出的是在这3种疾病中,前两种疾病的名称往往被一些人望文生义,导致把所有能够传染的腹泻疾病、在猪群中很快传播开来的腹泻疾病当成其中的一种,结果造成判断失误,不能很好的控制疾病。

一、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在夏秋季节也有发生,亦应引起注意。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有暴发性流行、地方性流行两种形式。一般第一次感染均呈暴发性流行,一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2、混合感染日趋严重,包括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混合感染。表现比较严重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混合感染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我们对部分猪场的不完全统计,其混合感染率超过40%。针对混合感染的日趋严重,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临床表现

1、传染性胃肠炎。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大猪很少死亡,但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该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患病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急剧水样腹泻,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粪便初为白色,随后变为黄绿色,常杂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和气泡,pH值检验呈酸性,味腥臭。病猪迅速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天死亡。

2、猪流行性腹泻。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冬季,尤其是12月和1月份。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病程4~5周后可自然平息。而保育仔猪的典型症状是呕吐和水样腹泻,食欲大减,精神沉郁,很快消瘦,严重者脱水死亡。

3、轮状病毒。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对外界各种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7个月仍有传染性。寒冷、潮湿、不良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秋、冬季和早春该病较多见,并且多发于10日龄左右的仔猪,有时断奶前后的猪也发生该病。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常有呕吐。而后迅速发生腹泻,粪呈水样或糊状,色黄白或暗黑,经3~7天后出现脱水。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仔猪胃内充满乳凝块或乳汁,小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色或灰黑色。有时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三、发病原因与鉴别诊断

1、与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腹泻的鉴别诊断。猪病毒性腹泻为群发,而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腹泻多呈散发,伴有条件的改变,如温度的突然改变,换料、断奶等。病毒性腹泻发病季节性强,冬春季节多发,伴有呕吐,呈水样便;而一般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与季节关联不是很紧密,呕吐的现象相对较少,多呈稀便(也有水样便的发生)。单纯的病毒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

2、与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的鉴别诊断。病毒性腹泻与饲料原因引起的腹泻都有群发的特点。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与病毒性腹泻的不同点是其没有传染性,常常与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发霉等现象有关,腹泻的发生时间比较整齐,相隔时间较短,体质好的可能反应比较严重。更换发霉饲料后,腹泻停止。一般在胃肠道都可出现损伤,而不是局限于小肠部分。而病毒性腹泻常常先在部分圈舍中出现,然后蔓延到全群,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7天以上,肠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小肠段,引起小肠壁变薄,粪便一般呈水样。

3、与伴有腹泻症状,但是以其他临床表现为主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都伴有腹泻症状,但是这些疾病发生后不是以腹泻症状为主,都伴随着其他症状,必须结合其他症状来区分这些疾病与病毒性腹泻疾病。如猪瘟,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同时伴随高热和全身的出血。伪狂犬病发生后也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但仔猪都伴随着神经症状,母猪可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

四、预防措施

1、在流行季节前20~30天进行全群的免疫接种。因为一般的灭活疫苗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活疫苗7天,可以在接种20~30天后抗体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采取全群免疫后,可以避免产生易感猪,使病毒无法在猪群中存在。

2、对于疫情稳定的种猪场,可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于疫情不稳定或受威胁的猪场,可以使用活疫苗。目前市场上商品化的疫苗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可用于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发生,既可以免疫母猪保护哺乳仔猪(被动免疫),也可直接免疫仔猪使其获得保护(主动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活疫苗(进口)在我国也有销售。猪轮状病毒病有中间试制的疫苗,也有猪轮状病毒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活苗。上述疫苗单独或配合使用(根据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可用于控制这3种病毒性腹泻疾病。疫苗的保存和使用,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3、发病猪场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用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同时饮水中添加“安泰”1500克/吨,一般7~10天左右可以平息疫情。若没有弱毒疫苗,可采用发病仔猪粪便或小肠,饲喂妊娠母猪(7天以上产仔),可以保护新生仔猪,但是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强毒的污染,采取本方法应慎重。有条件的猪场可以用淘汰母猪或育肥猪制备一些高免血清(一定要无菌、56℃30分钟灭活)储存备用,用于口服或肌肉注射,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采取对症治疗(补液)及用抗生素控制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上一篇:农机农艺结合问题探讨 下一篇:妊娠母猪难产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