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急救护理技能的方法

时间:2022-10-07 04:53:07

浅谈提高急救护理技能的方法

【摘 要】 急救护理人才匮乏、护理效率不高、安全性问题突出是当前急救护理工作存在的三大问题。引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缺乏规范有效的急救护理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急救护理流程不完善。加强急救护理培训、制定临床急救效果评价体系、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有利于缓解人才匮乏现状,提高急救护理效率及安全性。

【关键词】 急救;护理流程

作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疾病、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随着急救医疗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急救工作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挽救患者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急救护理工作有以下特点:范围跨度大,可以发生在医院急救室、院前或战地环境、健康保健机构;内容涉及多学科,可以包括外科学、内科学、儿科学等多个学科;实践性很强,可以是所有年龄段的患者,也可以是有明确医疗救护的或尚未做出明确救护的患者,不同患者有一定的特异性,上述特点对急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提高急救护理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目前急救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以期找到能提高急救护理技能的方法。

1 目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急救护理人才匮乏 目前,虽然急救培训已日益被关注,但急救护理人才相对匮乏[1,2]。一方面,作为院前急救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士,急救护理技能相对薄弱,严重制约社区急救水平。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足够数量的急救护理人才,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疗机构,急救护理人才的缺乏必将影响其急救成功率。

1.2 急救护理效率有待提高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医护人员的急救护理技能有了一定提高,但急救成功率依然不高,护理效率仍有待加强。首先,临床护士的急救水平多停留于经验化管理阶段,无系统的理论指导,导致不同医院、各个科室之间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存在差异,差异的存在势必影响急救护理效率,从而导致医疗护理纠纷[3]。其次,部分临床护士的急救护理技能多停留在书本上,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对心肺复苏不能熟练操作,胸外按压被频繁打断、按压深度不够,导致心脏骤停后无灌流时间和复苏前休克时间延长,从而直接影响复苏效果[4]。此外,除急诊科护士外,社区护理人员、高危病人家属缺乏急救护理技能,院前急救成功率低。

1.3 急救护理安全性尚需加强 急救护理的发展,对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紧急抢救及急救护理等医疗活动中存在的职业暴露问题也应受到重视,院前急救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有医源性感染因素(如病毒等)、物理性因素(如手术刀、针管等)和心理性因素(职业压力)几个方面[5]。其中,最重要的是医源性感染因素,院前急救中, 护士接触到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凶险,变化快,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多数情况下根本无法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传染性疾病,即投入对患者的急救中。急救护士每天暴露在危险因素中,很容易在急救护理的过程中感染细菌或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因此,急救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2 原 因

2.1 缺乏规范有效的急救护理培训 现有的急救护理培训对象较为单一,主要为医学院学生和临床护士,尚未覆盖社区护理人员、护工等,这是造成急救护理人才匮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照本宣科,实践操作有限。护理急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急救效率。缺乏合理的培训周期。据相关文献报道,一名护理人员经过培训掌握了心肺复苏技能,能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但3年后重新考核,其心肺复苏水平将回到培训前,可见设置合理的培训周期对提高急救成功率十分必要[1,2,6]。

2.2 急救护理效果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的急救护理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评价工具包括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和发展创新等多类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只通过被培训者的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价体系相对完善,有利于严格筛选合格的急救护理人才[2]。然而,对已上岗的临床急救护士的急救能力水平的评价则缺少客观、量化的标准,现行的评价多以模拟测验及医护间相互评价为主,缺乏真正在现场急救时的量化标准,而客观、量化的现场急救标准的制定将使得急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护理时有据可依,有利于敦促护理人员更好地完成急救护理工作。

2.3 更加高效、安全的急救护理流程亟待制定 临床上仍然存在因为个人的急救护理经验、个人工作能力等原因而导致急救护理工作不及时、不恰当等现象;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也常因为护理技能有限引起一定的医患纠纷;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象屡见不鲜[7]。这些均提示临床护理管理者应细化工作,针对各科急危重症患者制定相关抢救预案及急救流程图,使每位护理人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各项急救流程,分工合理。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医务人员也能够按照此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救治,使得急救护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有效杜绝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有效减少职业暴露。

3 提高急救护理技能的对策

3.1 加强急救护理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加强急救护理培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扩展培训对象,将急救护理培训从医院、学校扩展到社区。培养社区护士的急救技能可以实现急救中心前移的目标,提高社区急救水平,也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其次,设置合理培训周期,护士的急救技能的提高需要强调基础培训和定期培训基础上的复训,特别是对操作性比较强的急救仪器的使用、急救流程的掌握需重复培训。应每隔3~6个月对培训后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考核1次。最后还应当采取多样化培训方式,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方式,汲取所长,充分利用现代通信设备及电视、计算机等教学工具,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模拟人等现代医学教育工具,多通过情景模拟等提高实践技能[2,8]。

3.1 制定临床急救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 制定临床急救效果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团结合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临床急救效果评价体系的制定应包括数量指标及质量指标。数量指标主要是指临床工作量,量化指标的制定有利于更加合理分配工作;质量指标主要是指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可包括自评、他评(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等,质量指标的制定可以避免部分护理人员一味追求高工作量而忽视护理质量的现象。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相结合,并与效益工资等挂钩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急救护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从而提高临床急救的成功率。

3.2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急救护理效率及安全性 制定和完善一个合适的、高效的急救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救护理效率及安全性至关重要。日常护理工作中,时常会有某项急救护理工作由于没有严格的流程规范导致不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很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突发问题。要完善急救护理流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是要制定的急救护理流程是医务人员在抢救患者时的行为规范准则,即设计流程;然后就是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以及急救护理流程在实践中的运用,即流程实现;最后就是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评价即流程评价。通过这3个方面的循环改善,创造出最合适的急救护理流程,这样才能够将建立急救护理流程的意义发挥到最大。流程内容方面,应包括急诊抢救、急救护理、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急救仪器的操作和预防职业暴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依此制定简单、高效、安全的急救护理流程才能提高急救护理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3,9]。

参考文献

[1] 蒋婕,朱莹,金奇,等.不同培训模式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5):463-465.

[2] 张岚,高秀娟,戴世英.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61-63.

[3] 李小静.探讨建立急救护理流程的方法和意义[J].现代护理,2013(21):43-45.

[4] 苏意娟.提高临床护理急救水平的管理方法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926-927.

[5] 肖贤香.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A):151.

[6] B L,El E,G N,et al.Effectiveness of a 30 min CPR self-instruction program for lay responders:a controlled randomized study[J].Resuscitation,2005,67(1):31-43.

[7] 陈玉琼.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125.

[8] 青华,宋江莉,陈海花.应急救援护士储备及培训现状分析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688-689.

[9] 张卫青,那建华,王福利.建立急救护理流程的实践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8-1560.

上一篇:优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中西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