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农产质量安全实施方案

时间:2022-10-07 03:51:35

农业局农产质量安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号文件和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

(二)任务目标:

1、省市蔬菜农药残留风险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毒农药,蔬菜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2、规范提升标准化基地建设。各县区至少要有2个标准化基地在“十有”基础上达到“五要”标准,达到“五要”标准的瓜菜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要达到60%以上。

3、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各县区要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个以上,“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比率达到40%以上。

4、规范提升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98%以上的农药经营店达到一类标准。巩固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行动成果,确保非定点经营单位不经营高毒农药。

5、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加大重点品种、重点季节、重点区域的执法力度,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重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和反馈率达到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6、年内建成市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和追溯能力。

7、继续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工作,确保试点区域内低毒生物农药使用量占80%以上,蔬菜药残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8、完成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取样、监测工作,全市完成2300个土壤样品的定点采集、监测工作,为全市农产品产地划分奠定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健全完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扩大抽查范围,提高检测能力和效率。

1、蔬菜农药残留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一是切实搞好6次市级蔬菜农药残留风险监测、6次县区交叉风险监测和4次以上县区自行开展的风险监测。市级监测范围为省、市标准化瓜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80个/次。县区交叉监测范围为县级瓜菜基地、农贸市场和分散种植地块,每次抽样不得少于180个/次。县区自行开展4次以上风险监测,每次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20个/次,县区自行检测可采取定量与定性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定量检测不得少于60个/次。二是配合做好省厅组织开展的5次蔬菜药残风险监测和3次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确保监测抽样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搞好“十一”、元旦、春节等法定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市场蔬菜质量安全专项监测,监测范围为市和县区政府驻地的超市、农贸市场等。

2、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普查、监测。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和要求,在工矿企业周边的农产品生产区、污水灌溉区、郊区农产品生产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开展土壤重金属普查、监测,通过对全市2300个点的土壤进行定点监测,及时掌握各监测点的土壤状况,对经监测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按相关规定划定为非生产区,禁止从事食用农产品生产。

3、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监督抽查。重点抽查产品质量及非法添加情况,同时配合省厅做好抽样、检测、追溯和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工作。加强对小麦用药、粮棉用药、烟剂、种衣剂、大棚蔬菜用药和春秋两季的肥料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每个县区抽检样品不少于100个。

4、乡镇监测。重点以基地、种植户的监督性速测为主,监测重点、次数、数量等由县区农业部门确定,每个乡镇(街道)监测数量不少于300个。

(二)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规范提升标准化基地建设。按照“龙头+基地+标准化”等模式,积极创建上规模、上档次的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巩固、扩大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提高瓜菜食用菌等食用农产品基地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二是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进一步加大对“三品一标”认证的奖励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同时,“三品一标”工作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在认证品种上,要重点放在我市优势产业上,如畜牧、渔业、食用菌、冬枣等;在认证主体上,要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为主;在认证产品上,要重点发展加工产品;在认证种类上,重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同时,有条件的县区要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三)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巩固农药经营“两项制度”和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行动成果。重点抓好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的规范提升,借鉴广饶县在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市场准入方面“四关四准入”、“四定四实行”的做法,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工作,扩大准入品种,完善准入办法,严格准入登记,强化市场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继续强化对高毒、禁限用农药的监管,进一步规范经营和使用行为,确保非定点经营单位不经营高毒农药。

2、组织实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在抓好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农时季节、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一是3-5月份,集中三个月时间开展三种(棉种、玉米、水稻种)、两肥(有机肥、复混肥)、两剂(种衣剂、除草剂)为重点的“春季农资打假集中整治行动”,保障春播安全;二是6-8月份,集中三个月时间开展以大棚烟剂、杀虫剂为重点的“夏季百日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9-11月份,集中三个月时间以麦种、种衣剂、除草剂、复合(混)肥为重点的“秋季农资打假保秋种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开展集中执法行动。每个县区确定1-2处重点区域,组织全市执法力量,开展集中执法。

3、排查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对农产品生产管理、产地贮藏保鲜等各环节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认真梳理,分析原因,制定防控整改措施,及时进行科学处置,力争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加强指导和服务。一是各县区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农药选购使用和瓜菜用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明白纸,分发到各经营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和农户,并将签收记录以县区为单位建档保存。加强对生产者购药用药的服务指导,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做到在安全间隔期内不采摘上市。二是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药批发配送中心,统一进货渠道,实行连锁经营。加大对农药、种子、肥料等农资的执法检查力度,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查处大案要案。

(四)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今年继续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追溯系统,搞好人员培训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效率和追溯能力。

(五)继续做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工作。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广饶县大王镇和利津县盐窝镇蔬菜主产区开展低毒生物农药补贴工作,进一步扩大补贴面积和补贴范围,引导群众积极使用低毒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在提高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一是7-8月份,结合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的投入使用,举办一期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培训班,对全市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以及部分农资经营大户进行一次系统培训。二是9-10月份,组织一期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训班,对全市瓜菜生产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标准化生产集中培训。

三、项目资金安排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300万元,其中:

1、市级蔬菜质量风险监测经费120万元。全市监测2400个蔬菜样品,每个样品监测费500元。

2、县区质检站检测补助资金40万元,其中农业投入品监测20万元,每个样品补助400元;蔬菜交叉抽检20万元,每个样品补助200元。

3、低毒生物农药补贴资金50万元。在广饶县大王镇、利津县盐窝镇蔬菜主产区建立2个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500亩以上(大棚)。

4、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监测补助资金30万元。全市采集监测2300个土壤样品,每个样品补助130元。

5、市质检中心实验室改造及仪器设备资金50万元,其中实验室改造资金18万,购置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氮吹仪资金32万元。

6、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资金1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监管经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争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示范项目。

(三)加强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搞好对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提高执法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增强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按照《201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农发〔2013〕53号)的要求,将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基层监测能力建设、“三品一标”认证、标准化基地建设、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农药监管、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培训指导、宣传报道、日常工作和信息报送、工作亮点、奖励加分等13项内容列为考核内容,对各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大考核力度。考核结束后,由市农业局汇总考核成绩并排名,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同时抄送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

上一篇:市农产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下一篇:农业局乡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