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8 22:48:18

农业局控烟工作计划

农业局控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34-01

巧家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从土地资源看,全县总土地面积3245平方公里,486.75万亩,其中:耕地81.7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6.6%;林地111.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3.4%;荒草地、难利用地和其它用地293.59万亩,占土地面积的 60%。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

从粮经作物的播种看,在粮食作物中玉米23.5万亩;水稻4万亩;薯类27.5万亩;小麦6.5万亩;其他杂粮13万亩。经济作物:甘蔗2.25万亩;烤烟2 .65万亩,花生0.5万亩;蔬菜17.6万亩。粮经作物结构为76.4:23.6。由此可以看出,在粮食作物中有相当面积的低产粮作急需调整,而经济作物的比重应予增大。

从农业产业结构看,在2013年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29.87亿元中,种植业13.32亿元,牧业总产值16.5亿元,渔业总产值0.0458亿元,结构比为44.59:55.24:0.17。

从全县的土地资源,作物种植和产业收入结合分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巧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因历史的客观因素,导致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典型的立体气候难以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产业。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农民的生产条件相当差,农业结构较为单一,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脆弱,无灾不成年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交通与信息的闭塞和劳动者素质低的原因,形成农民的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十分淡薄。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增产,农民和财政增收,县委、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水利,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使“粮猪型”的农业结构向粮、糖、烟、桑、畜、果,蔬菜等多元结构转化,逐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走上了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相结合的道路。基本上形成了群体产业体系的雏形。但是巧家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依然非常严峻。

一是产业规模大小。全县的主要支柱产业,除烟、糖、桑,矿外,其余产业基本上不成规模,烤烟由于受双控的影响,目前只能在控制的面积内发展。蔗糖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模,但不够大,再加上受市场的影响效益不景气。桑蚕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模,是桑区群众增收的一个好产业,但是桑产业在全县财政税收中所占比例很小。虽然规模小,但潜力很大,前景广阔。除此之外,畜、林、菜、药等几大产业,客观地讲,近年来没有一些实实在在的过硬的措施,有些产业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其规模、质量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畜、林、菜几大产业基本上属于群众自发型产业,政府在其中没有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二是科技水平低,提高科技含量是农业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科学技术的更新周期短,许多涉及农业的新技术在外面已经推广了,在巧家还在建试点,搞示范的阶段。巧家没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和研究成果,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走。

三是龙头带动乏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很难真正成为产业。在“市场―公司―基地―农户”这个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公司是联系第一车间农户和基地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产业发展涉及的每家每户这个个体来讲,他们不可能认真研究整个产品的大市场。因此,龙头企业的市场意识和整个市场的把握。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比较脆弱,服务体系不完善,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调和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经过大量艰苦基础工作,进行实地勘测,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使优势产业布局科学化,合理化,使基础资源在产业结构中得到合理配置。一是对海拔1200米以下光热充足的江边河谷区域适当控制粮食面积,加大热区产业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反季蔬菜,热区水果、蚕桑,蔗糖和渔业;二是海拔1200―1800米的二半山区,在保证粮食总量供给的情况下,以烤烟生产,猪禽养殖,蚕桑和经济林果;三是海拔1800―2400米的高二半山区,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山羊、黄牛为主的畜牧业,积极发展核桃、板粟;四是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重点发展加工型专用马铃薯和以云南半细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办好一批高起点、高规格的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2.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做好各优势产业地区的科技队伍技术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手段,广泛开展在农村较为适用的《农民文摘》、《农村百事通》、《农村科技》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读书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产业调整增加科技含量,也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要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升产业水平,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求效益。

3.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引进竞争机制,强化市场观念。

要以产业为基础加强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建立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产业市场化。做到一手抓产地市场建设,一手抓销地市场建设,以产业促市场,以市场导产业。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繁荣农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树立商品观念,使之自学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4. 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组合,搞活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制定积极的投资政策。争取大量社会资金进入产业开发,鼓励个体户,科技人员,企业等参与产业开发;二是积极发挥土地经营权作用,搞活土地使用流通,采用转让、出租、承包,股份制等形式使土地向资本型、科技型集中,向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管理,节约化经营转变;三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科技培训,提高素质,引导外出劳动的合理流动,创造较好劳动力价值;四是建立产业发展奖励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数量资金对产业开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和农户进行奖励。

5. 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发展可持续农业。

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新世纪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但要讲经济效益,而且还要讲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走生态农业之路,使农业产业化调整与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形成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1] 巧家县农业局2013年农业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2] 《2O13年云南领导干部手册》;

[3] 巧家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农业局控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改善和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坚持以解决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整治,进一步解决好危害群众健康的水、气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一是组织实施安全水源行动。高度重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积极落实截污控源等保护措施,推进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确保饮用水源安全。重点抓好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编制长潭水库水质中长期保护和利用规划以及底泥清淤研究报告,落实入库溪流生态湿地建设和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开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源专项执法检查,确保农村地区饮水安全。

二是组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认真落实《市清洁空气行动方案》,全面开展工业、交通物流、城市、农村等领域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抓好化工恶臭防治,落实外沙岩头化工区发酵合成项目退出方案,停止外沙区块发酵合成项目审批,严控岩头区块发酵合成项目审批;落实黄岩江口轻化投资区医化转医药方案;实现临海水洋化工区全面关停;落实临海川南化工区整治提升方案;严控天台、仙居、医化产业发展,力争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绿色交通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开展油气整治、机动车尾气监测和“黄标车”限行等工作。加强城乡大气污染防治,启动“烟控区”扩面工作,划定“烟控区”范围。开展秸秆野外焚烧整治。

三是组织实施清洁水体行动。编制实施水系平原河网“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全面推进水系、河网、河网、河流、河流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市区水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河长制”试点工作,推进市区水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推进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整治和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进河道疏浚保洁和生态补水工作,力争基本消灭市区河道劣Ⅴ类水体。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机制。

四是组织实施清洁土壤行动。开展土壤调查,土壤环境状况数据库,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推进重点区域土壤修复。加快垃圾收集和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危险废物和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系统。

二、着力深化环境污染整治,切实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坚持以深化环境污染整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整治,切实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一是深化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按照市拆解业土壤污染整治规划和修复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路桥、温岭两地拆解业土壤污染整治和修复工作,继续推进试点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力争2012年达到农用地标准;总结使用功能调整地块经验,推广土壤污染地块调整使用功能,建设苗木基地;加大场外非法拆解打击力度,巩固场外非法拆解整治成果。开展前两轮“811”三年行动重点区域整治“回头看”行动,坚持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已“摘帽”省级、市级重点区域深化整治工作,巩固“摘帽”整治成果,严防污染反弹。

二是深化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加强医化行业深化整治,制定医化行业整治标准和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外沙岩头化工区和临海川南化工区VOC污染防治试点,推进医化行业工艺改进、装备提升、末端整治和恶臭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外沙岩头化工区深化整治项目建设,进一步控制化工恶臭发生率。督促落实外沙区块合成和发酵项目退出、黄岩江口化工区转型升级、临海水洋化工区关停、临海川南化工区整治、天台坡塘搬迁和仙居医化行业整治方案。重点督促区加快出台外沙区块退出方案,并确保2012年前将合成和发酵项目全部退出。加强涉重行业污染整治,坚决淘汰无证无照企业和含氰电镀、六价铬钝化等重污染项目,加快、临海、路桥、等地电镀园区建设,开展涉重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升级改造,启动、路桥、温岭三地重金属重点防控区综合整治,完成5家重点重金属防控企业整治任务。

三是深化重点企业环境整治。开展工业企业“三废”处理设施及运行情况调查,筛选“三废”排放量大、排放浓度高的重污染企业名单,重点核查300家市级重点监控企业和112家市级重点监管企业排污情况,对未建环保处理设施、生产设备老化、处理工艺落后、处理设施规模不足、不能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科学治理,完成工业企业达标整治500家以上,确保工业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率达到90%,达标排放率达到85%。加强已建成企业“三废”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活动,建立工业企业“三废”动态信息库,强化达标整治考核,巩固达标整治成果。

四是加强固废和辐射环境管理。科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技术改造,开展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污泥调查和无害化处置,提高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力度,强化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处置单位运行监管,加强进口废物、电子废物和新化学物质管理,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防治,确保固废环境安全。巩固“放心放射源”活动创建成果,建立“放心放射源”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电磁”活动。加强辐射环境监管和矛盾纠纷调处,探索建立常备核与辐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五是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认真编制实施市“十二五”减排实施方案,认真落实2011年减排工作计划,明确减排重点工程和减排措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认真做好2012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和环境统计工作,认真核实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数,建立污染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以抓好污染减排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严格执行减排计划,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减排项目的管理和考核,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

三、着力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城乡统筹

坚持以生态市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科学谋划“十二五”各项生态环保规划,加大生态创建、“创模”和生态环保宣教力度,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努力营造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是科学谋划生态环保规划。认真总结全市“十一五”生态环保工作经验,编制实施《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市生态经济、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保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2011年全市生态市建设和“811”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系列创建和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天台县基本达到部级生态县考核要求,争创省级生态县1个以上,争创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0个以上。继续抓好生态文明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工作。继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群众性创建活动。

三是扎实推进“创模”工作。加大“创模”工作推进力度,切实增强城市居民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热情,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认真落实《市2012-2012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紧扣开展“清洁空气”、“清水河道”、“安全饮用水”等行动共30项工程、近60个项目的重点任务,出台2011年“创模”工作计划,巩固已达标指标创建成果,加大“创模”重点工程推进力度,重点抓好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市区化工恶臭、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公众对环境满意率等未达标指标的整改落实,为2014年申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奠定基础。

四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进一步与新闻媒体合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正反典型,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完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学校学生及社会公众的培训教育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努力培树生态优先的政绩观、科学理性的致富观和健康良好的生活观。切实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各类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热心人士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将环境保护工作渗透到农村各个角落。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400个以上,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进一步加强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积极探索第三方委托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全面推进黄岩、温岭两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积极总结推广整治经验和好的做法。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市农办、市农业局等单位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培植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典型,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环境安全。

四、着力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坚持以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组织开展“环境执法大比武、应急管理大演练、环境大排查、排污收费大考查、执法人员大培训”活动,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环境调处和隐患排查处置,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一是加强敏感区域和重点行业环境监管。继续加强外沙岩头化工区等医化重点区域的环境监管,强化医化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并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实效。加强场外拆解重点区域动态监管,完善并落实以“定点、定时、定量”为重点的堵疏结合长效管理机制,开展专项环保执法活动,巩固“摘帽”整治成果。加强冶炼、重金属回收、电镀、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以及饮用水源、剧毒物品等重点问题的监管,认真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排查、及时消除各种环境污染隐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同时,重视乡镇一级环保工作,积极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环境调处和隐患排查处置。加强环境污染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24小时畅通“”环保举报热线,完善环境快速反应机制和被投诉人面商机制,完善重点问题化解台帐和责任落实制度,开展重大案件听证工作试点,提高调处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防止发生。

三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飞行斩污”行动和义务环保协管员点单式执法活动。积极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建立县(市、区)交叉执法机制,开展县(市、区)交叉执法检查。开展建设项目的联动监管,加大对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队伍;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区域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和处置跨界环境污染纠纷,进一步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制度化、规范化。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遏制行政争议案件上升趋势。继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环保政务管理和监督。出台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暂行规定,努力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水平。开展《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执法检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继续抓好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素质。重视环保政策调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五、着力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环境保护能力水平

坚持以提高环保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保障,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着力保障生态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理清思路、真抓实干、科学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干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加大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力度,完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讲课制度,重点提高干部职工解决突出环保问题、服务经济发展、科学执法和沟通协调等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继续做好“双服务”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努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环保队伍知识结构配备,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加大反腐倡廉专题教育、价值体系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开展廉政党课和廉政短信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完善环保“权力”专项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加强关键环节权力制衡与监督,加强重点岗位的监督和绩效考评,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完善生态环保考核和投入机制。积极实施《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新建项目排污权交易,启动推行原有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加强生态市建设和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完善长潭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总结推广温岭农村环保投入政策,完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确保农村环保事业发展。

四是完善生态环保长效管理机制。推广水产、砂洗等涉水行业治污设施第三方运行管理,探索开展家具、橡胶、制鞋等涉气行业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废水、废气治理设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确保工业企业“三废”排放达标率。完善内河水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管理,确保水环境整治成效。继续实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推动工业企业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上一篇:居委会控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控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