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使用好课件

时间:2022-10-07 01:55:59

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使用好课件

摘要:使用课件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本篇从课件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以及合理性等方面来论证如何做到授课时使用好课件。其目的是:使用课件要达到预设的效果。

关键词:使用、针对性、例题、制作

Abstract: using modern teaching courseware is the important means,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ware this with pertinence, flexibility and rationality to proves how to do use good teaching courseware. Its purpose is: use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the courseware.

Keywords: use, pertinence, examples and 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时光匆匆,实施《新课标》教学手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当与同事们闲聊时,时时感觉同事们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流露出一丝无奈的感叹,说:“这些教材,看似内容编排的极为简单,但在《课时同步》练习册里却出现极为难做的题型,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教书了。

……相似的问题,顿时弥漫在办公室里,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多次我也有类同的感慨,真想去诅咒那些编排教材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进一步钻研教材内容的提升。我发现新课标教材的内容与每本练习册里出现的题型,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先前只是不被发现而已。

每当上课时,所用的课件,十有八九都是下载而得,甚至有些课件上的内容,却被老师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教材而使用。难怪师生之间会出现如此尴尬之事,而困惑学生。针对此类问题,我在想着解决的办法。

一、课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

十个指头参差不齐,何况又是四十多个个性差异的学生呢?传授知识,必须培养其兴趣,激发其斗志,才能达到其授课的目的。多数教师喜欢运用原始课件,那是因为省事省力又易简。然而被我们下载的课件,在内容编排上,内容选用上没有丝毫的改动,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而忽略其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就无法达到其饱和的作用,而被学生所厌倦。

不过是讲解考卷,还是讲解习题和课时内容。基础知识只能起到奠基的作用,要想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对那些极为经典的题型去探究其过程,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提示学习技能的好办法。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内容中,作为基础科目内容编排的《轴对称图形》,除了简易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的操作以外,并没有牵涉到过多的疑难问题。如果只是引导学生去掌握其教材内容,显得过于简单,无法让学生“吃饱“。针对显现的问题,再打开《同步练习册》时,其间精要的题目令学生眼花缭乱。

选择优质课件,都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整理其学过的知识点加以去破解。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无法具备完整的思维、坚韧的毅力去冲破难点。长久下去,不但抑制住学生的思考能力的提升,更加加剧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心理的滋生。

面对简易的课件,我们稍许补充其内容,把几个特殊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串联在课件中,作为补充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以同样的方式培养其操作能力,更易被学生接受,也能更加激发和培养其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极易掌握其数学知识的要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其必要的条件。所以,要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首先要选定具有针对性极强的课件为学生服务。

二、制定灵活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首次使用课件的时候,学生总能表现出一种奇特的好奇心,去聆听课时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表情开始变了,变得有点麻木不仁起来。沉思了许久,终于读懂了学生的心声……

其实,学生之所以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并非课时内容,而是为这种新颖的课件感到好奇。作为教师最能感动或震撼学生的莫过于精湛的授课技能和精要的授课编排。

例如:我在完成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内容后,把这么一道题制成课件,利用超链接的方式立马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观看题目,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4分米,水深2.8分米,如果投入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了多少升?”

这是一道总复习中出现的题型,之所以认为精要,是因为一道题里包括求三个体积的内容,要想求出水溢出的体积,必须要弄清楚三个物体之间的关系。但凡数学总有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题作为思考题,其用意也是让学生做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光依赖课件展示,且无法保证学生能渗透知识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探究其过程,必要时也可以借助教具,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例如:在探究其本意时,可以借助有水的透明的长方体玻璃缸,铁块等必要的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归纳出解题的方式方法,对其受益匪浅。

课件、教具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单依赖课件原有的知识点,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要求;相反,过难的题型在潜移默化中制止学生的探索兴趣,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学习理应在愉悦中完成,做题也该在学识的基础上做题。即便是他人所用的优质课件,在你的手里也未必是做好的。添加、补充、删改或凡是符合本班学生个性差异需求的课件,才是最为优质的课件。这种课件不仅可以弥补授课内容的要求,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做到合理地运用。

三、制定合理的课件,对其内容要有清晰的分类。

多样的课件,成为当代教学授课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把无形的课时内容变为有形的物体,促使学生加以解决和探究。但课件的内容不管如何精要,自始至终与教材的内容是分不开的。因此,每节课都有必须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其过程。

在讲解其考卷时,可以把内容分散到与之相关的课件内容中,让学生在剖析的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但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教育规律,满堂都是讲解考卷的声音。

例如:“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芳的3倍,妈妈比小芳大24岁,小芳和妈妈今年各多少岁?”

此题之所以遍及很多考卷,是因为它是一道精要的题型。可惜,很多同学并不理解此题的破解,导致考试中几乎全军覆没。造成这样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学生很少接触此类题型,他们不懂得解题的突破口;其二,由于教材中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很多教师忽略了此题的重要性。

结合两点,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必然。其实,我们在传阅此题时,从整体而言它是属于“差倍关系”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妈妈比小芳大24岁”这句话。理解了数字24的含义,就能列出算式或者方程来。

如果全篇引导,本节课缺少教学难点和重点,既是此题曾经遇到过,但从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定,也该把它视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去破解此题的方式方法。

为了探究其规律,另立课件,把相关的内容制作成有效地课件,从基础入手,弄清楚有关倍数关系的知识要点,通过探究其规律来分解和探究其意,就能让学生掌握好要领,学会破解应用题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学生是否掌握,收集相关的资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件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把问题尽早解决,也是一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把此题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其目的是为了起到总结的作用,理解和分析学生掌握其认知技能。课时没有重难点的界限,像传统小学模式那样满堂灌,对其学生而言简直就是扼杀他们的天性。

制定合理的课件,必须与课时内容的要领密切相关。一节课不仅要有相关的基础题和重要的新课内容,也要有一定的拓展题和思考题。如果满堂课的内容极为简单,容易造成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如果过于困难,难点重重,也极易造成厌学的现象。

循序渐渐,制定合理的课件,对其内容进行清晰地分类,这对于学生的技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综合上述:学生之所以做不好课后练习题,是因为编排课件内容上教师欠缺对补充内容的重视。如果你在传授新课内容的同时,挤出一点时间,多制造一些符合要求的课件,并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未知领域的知识。也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为学好高年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上一篇:浅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 下一篇:让大家轻松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