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创新之我见

时间:2022-10-11 03:59:01

美术课堂创新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学不仅是辩证、灵活的科学之一,也是最复杂、最多样的学科之一,教育学更是一门艺术。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枝奇葩,以其独特的形式铸就独特语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伴着新课改的脚步,美术课教学给每位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创新美术教学要求教师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具有创新人格特征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摒弃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新的教学模式。

美术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这种思维特点和创新思维、创新想象有密切关系,所谓创新思维包括思维的独立性、流畅性、敏锐性等。创新想象在一定程度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依赖并经常训练这类思维。

美术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美术课上学生有多一半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它是一种智慧技能型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点、线、面、黑、白、灰、黄、红、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这句话说明了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道理,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它也说明了美术实践智能型操作的特点。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又瞬时变化。要完成作品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由于受学习空间和上课空间的限制,教师应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有客观认识。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但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美术教学不能再追求教会了多少善于模仿的乖孩子,而应深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

要大力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创造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重点在于开其心窍,心有所悟则精神振奋,思维流畅。还要教授基本方法,通才可求变,得心应手。让他们看到成果,有成果才能增强信心,激励进取,将学习兴趣引导到创造活动本身去。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一种无规则、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边性、新颖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要想完成美术教学目标,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造构思才可实现。如儿童绘画构图并不依照成人法则,而是随心所欲,看似有悖常理,但效果极其生动,趣味无穷。教师在教授绘画构图时在启发学生遵循法则外,更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形式去处理。在命题创作中,引导命题的含义,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的进行处理。这样创作的作品才新颖、独特。在美术教学中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比比皆是。

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温馨愉快的学习气氛。美术是美好快乐的,美术课该是轻松自由的。师生之间可以合作,教师可当学生的头像写生模特儿,学生形神兼备地描绘表现形象。也可以实行“学生老师”的教学形式,给同学上台表达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认识等进行大胆陈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更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佩服老师,服从老师的指导。同学之间更易合作,在美术课上,四五十个学生集聚一堂,教师很难扶到每个学生,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水平高低,合理搭配学习小组,优势互补,互相尊重,互相提高,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敞开心扉,释放情感,将内心世界用独特的方式展现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将之强化完善。

要注意评价导向。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想创新型人格发展。在这其中更新评价观念尤为重要,比如评价美术学习的效果,以往只关注作业如何,并以模仿的相似为优,把学生引导到离开样子就不能走路。以创新教育观念评价效果,应该既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做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合理有效程度取决于对教学的认识程度。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广阔世界。

上一篇: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 下一篇:浅析资中县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