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振兴与物流专业教育发展方向研究

时间:2022-10-07 10:13:02

物流行业振兴与物流专业教育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随着物流业被列入我国十大行业振兴计划,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热点,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真正实现整个物流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从物流专业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物流专业教学内容实用化和物流专业教育师资多元化等方面实施优化措施,以利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物流行业;现代化;专业教育

2009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了《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国务院此次将物流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列入“十大振兴规划”之中,为我国物流专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巨大动力。

在世界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物流的国际化、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实,我国物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必然大大加快。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一体化竞争,物流市场也必然是全球连成一体。要实现我国物流的现代化,在全球竞争中有一席之地,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物流人才的培养,实际上就是物流专业的教育问题。在加速我国物流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21世纪的我国物流教育必然与经济实践一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根据国内物流业以及物流学科的发展趋势,物流专业教育将呈现如下发展方向:

一、物流专业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一)充分认识我国物流专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大量进入中国的外国物流企业,而且还必须走出去,在国外与外国的物流企业竞争,这种国际化的趋势就要求未来我国物流教育必然注重国际化的内容,使物流人才必须适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必须加强外国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工作,熟悉国际通用的规则。这就要求国内各院校物流专业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学习培养物流人才的先进经验、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广泛开展物流专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互换学生和访问学者、合作研究等)。

在教育的国际化方面,西欧的做法引人注目,值得我们学习。为适应统一大市场成员国之间实现货物、人员、劳务自由流动的需要,欧共体12国从1987年起开始实行《欧共体促进大学生流动计划》,相互承认学历、文凭、学位。另外,他们共同筹建欧洲大学等,均在积极实施之中。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物流专业教育

1.进一步强化学历教育

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订单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认识和把握。广义的“订单教育”就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运行规律,按照产教结合、学研结合和校企结合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性人才。狭义的“订单教育”就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协议,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培训和就业全过程的合作办学模式。另外,要针对市场需求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对教材内容的改革,对教师资格的统一要求,以及建立实训基地的标准、投资的规模等技术性的论证工作等都要做。

2.科学规范职业培训

一是考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引进的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的国际物流资质认证体系,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职业经理管理证书,还有中国商业技师协会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等。

二是参加短期培训。参加短期培训班,不是为了考证或是拿学历,只是充实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参加成人高考也成为我国培养物流人才新增的一种方式。

虽然目前的物流培训大多是以普及知识型为目的的初级培训。但实际上,对于涉及面如此之广的物流行业来说,无论是资格证书还是短期培训都应尽量有所侧重,如依据交通运输、仓储管理、信息收集等开设专项培训辅导。因此,建议在各种不同物流认证之间进行细分,就像对市场进行细分一样,给物流从业者一个比较明确的建议。如果物流培训市场这种以普及知识型为目的的初级培训现状不改变,将导致初级操作人才过剩而中高级管理人才匮乏。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物流职业培训的方向与定位较为合理,已形成专业化的物流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例如美国的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设立了物流分析员、物流顾问、客户服务经理、国际物流经理、仓储管理经理、物流工程师、物流经理、物流服务销售员、物流软件经理、材料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供应链经理、系统支持经理、运输管理、零售仓储协调员、仓库运营经理17个任职岗位,并明确了各岗位的培训目标。从美国的物流职业岗位体系看,中高级管理人才占主流。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展物流产业关键是有一支具备现代物流经验的管理人才队伍。据了解,目前像英国皇家物流运输学会的ILT物流认证等这种国际通行的物流认证虽然收费偏高,却越来越受“求证”者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一些培训机构开始调整方向,涉足中高级物流培训领域。

二、物流专业教学内容实用化

(一)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依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打破课程的学科体系,组合和重构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基础,按照物流活动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二)根据学习领域设计学习场景,进行教学实施

对学习领域,按照职业能力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进行学习情况设计,对教学材料重组和重构,形成物流企业管理基础、物流企业的计划管理、物流企业的作业管理、物流企业的设备管理、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8大模块。通过教学实施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不断检验课程的合理性,并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形成动态的课程体系。

(三)突出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搬入实训室、企业,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同时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中。以“职业性”设置学习场景,使学生尽量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情景中学习训练,使学习经历变为工作经验;以“实践性”设置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学中有训、训中有学,边学边训,边训边学”,在实践中锻炼其工作能力;整个学习达到“开放性”,一是“7×24小时”学习时间的开放性,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把学习资源开放化;二是教学观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作业练习、绩效评价和教师心态的开放性,给师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聘请物流企业行家里手,共同开发课程和制定技能标准,共同参与教学和实训。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实现校企高度融合。

(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打破原有的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上的以“终结性”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物流专业教育师资多元化

物流师资水平决定物流教学水平。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管理学、机械工程学、交通运输学、物资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转变过来的,整体水平较低,数量较少,所以,应一方面加快物流教师培养,大力提高高校物流师资水平,充实和壮大物流教师队伍。培养物流专业教师成为纵横相交的T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在横向,教师应具备作为信息社会知识阶层所需的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即在教育科学和物流学科方面应具有精深的知识。可通过开展在校物流师资出国培训和聘用国内外物流专家和企业资深物流经理为客座教授等办法来实现。另一方面应该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并确保现有教师队伍的稳定。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配备适用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充斥市场的物流专业教材和辅助教材多雷同,不齐全,缺少规范性的基础教材和真知灼见的专业教材。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教材,同时也可引进国外优秀的教材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成海,胡双增.美国物流从业人员状况和物流教育[J].中国物资流通,2000,(9).

[2] 丁俊发.关于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 高和鸿,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4] 丁俊发.搞好物流师国家资格认证、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EB/OL]..

上一篇:会计模拟实验组织方式探讨 下一篇:提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成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