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哨位的特别“特”

时间:2022-10-07 09:35:30

特殊哨位的特别“特”

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持续高温仍笼罩荆楚大地,空气每天被炙烤得滚烫,人们仿佛“每天都像在蒸笼里工作, 烈焰舔荆楚,高温蒸烤下的哨兵在深山库区、大坝桥梁等特殊哨位上,书写着别样风景——

三峡大坝第一哨

哨位特别“酷”

8月12日,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再次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7℃以上,素有世界第一坝之称的三峡大坝地面实测温度达61℃,用执勤官兵的话说就是:“每天执勤都是‘蒸桑拿’哩!”

13时30分,空气裹着热浪,记者来到大坝第一道关卡六闸首的1号哨,出入哨卡的排队车辆尾气格外刺鼻,在这里担负执勤任务的武警宜昌市支队十中队哨兵谁都不敢有丝毫怠慢,警惕地注视着出入的车辆。

“一夫当关,千余车辆通行由此过;责任攸关,车辆证件造假休过关;人车验证,严格审查不懈怠!”正在哨位送清凉的支队长殷学鸿介绍说,“1号哨位被官兵称为‘三峡大坝第一哨’,平均每隔4分钟就有1辆车出入、每班哨出入的车辆60多台次,时间持续均在40分钟左右,有时一次就有20多辆车进出,放置卡点的防冲道闸,光推拉就达120多次。节假日高峰期,出入车辆就更多了。”哨长宋更胜向记者展示他那双生了厚厚老茧的手:“这主要是推拉道闸时磨的,虽然不好看,但能站三峡第一哨,自己也感到无比光荣!”一席话,让人们对三峡卫士更加肃然起敬。

刚说几句,一辆满载中外游客的大巴车迎面驶来,小宋迅捷地举手行礼,微笑着向驾驶员说道:“您好,欢迎您来到三峡大坝,请出示有效通行证件!”

接过证件,小宋看了看,开启电动栏杆、拉开防冲道闸、敬礼,一气呵成!这也是他们在枯燥单调的执勤岗位上总结出的“一看准,两眼明,三询四问判断清”,人人练就了在移动中迅速识别证件和牌号的“火眼金睛”。哨兵的热情和规范执勤动作,被一名外国游客用相机记录下来,并向小宋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中国武警,好酷!”

高峡平湖第一漂

清漂特别“忙”

领略完“截断巫山云雨”雄伟的三峡大坝,武警宜昌市支队政委黎孔泉手指眼前一泓平静碧水的高峡平湖,动情地告诉说:“咱们这里驻守着一支劈波斩浪的长江‘美容师’,主要担负三峡库区江面安全、环保以及水面急救任务,特别是长江主汛期还受领打捞、清理江面漂浮物等任务,是名副其实的高峡平湖‘第一漂’。”

“随着长江主汛期的即将来临,尽管三峡入库流量已逐步降至6万立方米/秒以下,滚滚长江水从上游涌至三峡库区,树枝、塑料泡沫等成片的漂浮物漂荡在宽阔的湖面上,形成了一个长约数百米的‘垃圾岛链’,显得格外刺眼。如不及时清除,水质会受到污染,三峡发电机组会受到影响,大坝航道会受到堵塞,大坝和群众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8月12日16时,正指挥清漂工作的三峡船艇大队大队长余启军一边介绍有关情况,一边带领我们径直来到船艇上,目睹官兵们水上“清漂”保洁行动。

清漂船上没有任何遮阳设施,铁质的船甲板上热得烫脚,驾驶室和发电机舱里温度计显示温度60℃。四级警士长杨胜奎、周兴海、李荣等几名老班长正熟练地操作着巨大的“机器人”爪子,抄起足足300公斤的垃圾,腐烂恶臭味扑面而来,然后他们稳稳地将其放在履带上传送到运送垃圾的驳船上。因驾驶舱闷热,操作手们只好光着膀子,30分钟一次轮换,个个脸上汗水往下直淌,后背油光可鉴。

“大垃圾用‘机器人’操作好清理,但碎渣子清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用看似捞鱼的网子的工具一舀一舀往上翻,搞累了站一会儿,站一会儿又搞,不把它们全捞起来,对三峡大坝影响不小!”余大队长说,“我们还与驻地市县气象、水文等部门建立动态信息联系机制,落实专人对天气、水位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适时开展‘清漂’保洁行动。仅入夏以来,我们就参加 ‘清漂’保洁行动出动船只100余次,打捞垃圾近千吨,让长江水更清更绿。”

万里长江第一桥

哨兵特别“炫”

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横卧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在这里执勤会让人心生羡慕,但是实际的艰苦却令人难以想象。8月13日晌午,记者随从武警武汉市支队守桥哨兵来到大桥各哨位实地体验,脚下是滔滔江水,头顶无片叶遮阴,站在桥面上,过往车辆从身边不断驶过,汽车排出的尾气扑到脸上,只觉得呼吸困难。由于桥面太烫,不一会就觉得鞋底要跟柏油路面一起融化了,身上的军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高温时节每天站岗时间一长,明显就感觉布料变厚了,盐分凝固后衣服变硬,像一层壳一样套在身上,汗水掉地上瞬间蒸发,留下的是一圈圈汗渍。

守桥中队中队长朱自涛介绍,长江大桥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武汉内环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每天通行的车辆达10万辆,为保证桥面畅通,执勤战士每天24小时在这里坚守,遇有突况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场处理。

“不好,5名游客在大桥上嬉闹危险,请1号哨兵迅速前往处置!”15时27分,在武汉长江大桥上,中队长朱自涛听到对讲机传来声音,带领三人应急小组1分钟内赶到事发区域进行果断处置,类似这样的演练官兵们在大桥上不知有过多少次。朱队长说:“这样有备无患,才能完完全全保证大桥安全。”此时,记者拿着温度计一测:桥面温度62℃。

多年在大桥上执勤的战士说,每天在大桥上如同接受一次“大考”:在室外烁热的阳光下巡逻胳膊被晒得生痛,连皮鞋里都能感受到被炙烤的灼痛感。前几天,一名来大桥体验守桥兵生活的女记者,在桥面活动不到20分钟就出现中暑状况,所幸并无大碍。

“小王,来喝口冰冻酸梅汤!”中队干部顶着热浪为每个哨位送来绿豆汤、冰冻酸梅汤和西瓜等防暑降温品。陪同前往采访的支队领导告诉说,这是总队、支队两级党委机关根据持续高温天候实际,开展战酷暑、送清凉、保安全活动的一个缩影。记者随手拿起一杯冰冻酸梅汤畅饮,浑身上下顿感舒服。

上一篇:连线徐洪刚 下一篇:守卫在“天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