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的新变化

时间:2022-10-07 04:56:39

浅谈语文教学的新变化

“大剂量”的练习,唯一的答案,“工具性”的论调……使得义务旧教材在素质教育面前显得有点老调,难免被淘汰出局,在这种情况下,新教材便应运而生了。它以全新的理念,崭新的姿态站在了语文改革的潮头浪尖。

通过对语文版教材的几年实践,我有不少的体会和感想。它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推动了语文教学朝着素质化教学方面迈进。促进了中小学的研究水平,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在观念,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突破的语文教师。今天的语文教学比任何时候都要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朝气。

一.观念的变化

新教材在传统的授课知识、思想教育、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明显地增加了对学生语感和思维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的培养,走出了单一工作性的怪圈,做到了工作性与人文性的并举,体现了人本精神,这是语文教育自我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语文是建立在文学作品上的一门学问,也难逃此说。这种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感受到了语文是学生的语文,强调了对学生个性的张扬,这使我联想到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这些原本有点儿遥远的新观点,在新教材的天地里,得以夯实。

新教材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在课型上作了新的调整:选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乐学。改变了语文课堂上的沉闷的空气,解开学生的“厌学情结”。现行教材的新,在各位老师的叫好声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表明教材改革的春天已经到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已经到来,且让我们拭目以待,为自己叫好,也为莘莘学子叫好。

改革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从未中断过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教育改革的实质和核心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观念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师授生受,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素质的传统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是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全个性,发展自我,教育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定的基础的。语文学习是现代人们生活和生命中最重要的基础部分,是提高人们学习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基础。这种现代语文教育的新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并落实于语文教学实践。

我们似乎还记得在刚刚拿到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时,许多教师不知所措,如何使用好新的教材,到达预期的效果?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可喜的看到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方法的变化

首先,语文教学开始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其次,已经开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已经不在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更多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很多教师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参加各种实践。

第三,注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手段的变化

1.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不少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突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手段,大胆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多媒体因其所具有集成性和互交性使它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首先,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对语文教学而言,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达到创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感兴趣。

第二,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经过选择和裁剪,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加工,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制图制表,文字处理等各种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计算机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为教师利用光盘资源和网络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以上是我在使用了新教材以后所看到反映在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可喜变化以及在使用新教材以后的感想和体会。新教材为中学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开辟了道路,也为以后编写出更好的教材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激发语文阅读兴趣,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下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