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互动时机 彰显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10-07 03:34:59

巧抓互动时机 彰显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根据“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教学最佳期,把握课堂互动的时机,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积极的教与学的环境。化学课堂中正确的互动时机包括它的创设和捕捉两大方面。总之,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时间,抓住互动时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彰显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最佳教学期;化学教学;互动时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1-000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02

一、教学中最佳时机提出的教育心理学依据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事实:除了最低教学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学界限,在这两个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就是“教学最佳期”。它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而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最佳期的教学之所以能干预发展的进程并对其施加决定性的影响,就是因为处于最近发展区内与教学相应的发展程序尚未完成,心理机能尚不成熟,因而教学有可能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这些机能的进一步发展并决定其今后的发展。

二、课堂中互动时机的概念界定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传授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直接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激发、形成暂时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那么,掌握这个最佳的教学互动时机对促进学生主体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互动的时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控制者能正确把握互动的时机,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积极的教与学的氛围。当然,这种最佳教育时机的出现,不是无条件的,也不是靠“天赐良机”,而是要靠教师对学生的体贴关怀、深厚感情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所以,教师要懂得适时把握,紧抓教育最佳时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化学教学中最佳互动时机的实践

1.互动时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

教育家张载认为教学应当掌握适时而教的艺术。时机不成熟,勉强施教,必“教之而不授”,错过时机再去施教也会事倍功半。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最佳的互动时机,对于某一节课,某一专题,某一阶段的学习起到良好的承接作用。

(1)在知识衍生点处互动

化学课堂中,有些化学知识在中学课本中是不断延伸出来,受学生认识水平和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对某些概念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螺旋式上升的。就在此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抓住互动的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检验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方法,但那时是教师操作实验,学生记住结论。而到了高中时,学生系统的接触了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其中,同样也有检验这两种离子的内容。那么此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知识衍生点进行课堂互动,在传授这一课时提问学生在初中是否接触,接着让学生亲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相互讨论回答问题。这样,课堂气氛就能在融洽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带动,与此同时还能巩固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中学化学课程中的教学,不是一个简单或者是想当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必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精细实施的教学过程。

(2)在问题模糊处互动

中学化学里的某些知识会重叠或者产生交叉认知。而在这里,就比较容易产生问题的模糊点,学生不能准确理解之,导致进退维谷,模棱两可。此时,教师就要踩准学生认识上模糊的地方来创设互动的时机,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教材,明辨正确与错误,防止思维上的偏差,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比如:高中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及判断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已经成为考查学生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情况的重点和难点,而此时也最容易导致知识认知的偏差以及模糊点的产生。学生在看到分子式为CnH2n的有机物就简单认为是烯烃的分子通式,却不记得它也可能是环烷烃的分子通式。教师就可以在此处提问,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把环烷烃也纳入自己的知识库中,那么,每当看到这个通式的时候就会摆脱以往思维定势的影响,达到化学知识学习的多样化要求。

(3)在认知冲突中互动

中文“冲突”一词有碰撞意思,唐柳宗元《乞巧文》:“世途昏险,拟步如漆,左低右昂,鬭冒冲突。”鲁迅《且介亭杂文·隔膜》:“核其情罪,较冲突仪仗为更重。”同样的,认知冲突在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是学生已有的认识与刚接触的新事物之间存在的思维碰撞。在化学知识的学习时,学生也会产生各种认知的矛盾与冲突,而最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新知与旧知的冲突处,同理,此处也是教师设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

例如,在进行讲解“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原理”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证明反应产物。有学生回答将产物通入品红溶液中,教师没有马上说对或不对而是问大家:品红能检验出什么物质?不能检验出什么物质?学生大悟,从而答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溶液,再通过浓硫酸,然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从而验证产物。通过这样奏效的互动,既解决了认知上的冲突,又解决了知识点的传授,一举两得。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并利用之,适时呈现这些错误和资源,设置学生的思维冲突点,紧紧抓住营造的互动时机,就能形成课堂中的亮点,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

(4)在联系生活时互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化学教学的工作者,就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互动时机,巧妙利用教材资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学会用化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从而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就在我们身边,也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得到体现。

例如:讲到“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这一内容时,可与学生产生这样的互动,请同学们考虑家用铝锅能不能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菜肴?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与教师产生交流,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得出结论:铝虽然在空气中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三氧化二铝,但由于它是两性氧化物,在酸性和碱性的环境中都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久置菜肴。这样,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可以发现化学知识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急于解决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讲授新知识,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这方面知识的传授时也是将教育时机中课堂互动时机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

2.互动时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捕捉

化学课堂互动时机的捕捉可以视为时机没出现时能够有意识的主动寻找或出现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并迅速做出选择和科学行为的决策,并付之于行动。要捕捉到最佳时机,就要在时机的寻找、时机的选择、时机的决策上做点文章。

(1)寻找互动时机

要捕捉问题,就要寻找注意的切入点,比如:讲“化学变化”这个概念时,先点燃镁条产生明亮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热,同时生成白色粉末。接着加热铜绿,现象为绿色粉末变为黑色,管壁有小水珠的出现,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现象。此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变化的共同之处是新物质生成,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新概念。

(2)选择互动时机

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不同的互动时机。因为这个时机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化学教师习惯性以古板的方式提问,而学生也不需要任何思考,甚至有些学生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机械回答是与否,对与错等。这样的互动,并不能冲击到学生的内心,从而导致互动仅仅为形式,并非选择了最佳的互动时机。

(3)决策互动时机

有效把握互动时机,并作出决策,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直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真正的教育是把握住整个人。”所以,在化学课堂上,教师是时机的决策者,捕捉决策的目的性,互动性,高效性,科学性,连贯性。在与学生互动时,事先应该拟定方案,保证时机的科学化。

总之,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掌握最佳教学期,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巧抓互动时机,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气氛,彰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让他们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维果茨基,著.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16~17

[2] 胡志刚.教育时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9:1,78~79

[3] 张海燕.浅谈化学课堂中有效“冲突”的设置[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4):3~4

上一篇: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课堂“意外”绽放异彩 下一篇:冰醋酸电离实验数据曲线全程函数构建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