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07 01:33:5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05-0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从事是食品,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及与职业病有关相关产业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传染病或致病菌患者的临床检测,其所出具的结果是卫生执法与卫生管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有效处理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意义。因而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检验工作结果正确和客观。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有效运行。质量控制主要为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重视检验分析前的实验室内准备工作;如检验试剂的采购和配制,仪器的自检校准和维护,检验设施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1.2 强调分析前健康体检产业人员或患者的准备;被检人员的采样前准备是关键所在。临床医生或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掌握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使用制度,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对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1]。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的检测结果才能是真实和客观。被检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生活饮食、病理状态、药物使用等,对一些检验结果有影响。检查前,人员的心理状态如激动恐惧,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增高;而运动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时升高;还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的变化。饮食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胆固醇(TG)增高50%、葡萄糖(Glu)增高15%。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血尿素氮(BUN)、尿酸(UA)的增高[2]。工作人员应向被检人员积极解释检验前的准备事项。对于血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尿常规宜采用晨尿,并且避免运动和饮食带来的影响。

1.3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标本,检验人员应按标准操作规程采样。血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并注意检验项目与不同类型抗凝剂的使用,或使用非抗凝管。防止溶血和污染。尿标本采用晨尿并及时检验,注意尿中一些成分分析需要加防腐剂 。痰标本应及时涂片、染色、及结果报告。大便标本采取黏液、血液部分。需要做细菌培养按要求和规定接种,分离、纯化、检定等。对于一些微量元素分析,由于其容易污染皮肤,黏附性强的特点,采样时,一定用实验中相关的稀酸溶液清洁采样部位,再用去离子水清洁后,消毒采样,防止样品污染。

1.4 使用唯一性标志的标本,标本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应有唯一性标志,如条形码,在标本标签、报告单、登记本等应采用同一唯一性标志。一份检验申请有多个标本或需要执行多次时。每个标本应有唯一性标志。

1.5 标本的正确运输和验收检验,标本应专人输送,确保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时限性。按要求进行验收检验。

2.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人员和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3]

2.1.1 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客观,能真实反映被检人的生理或病理状况。必须加强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加强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保证人员基本业务能力。临床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医学、临床检验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学、临床免疫学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化学分析,公共卫生等。以提高专业技术和能力。

2.1.2 注重业务学习与培训,由于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的出现。特别是新的高智能仪器的广泛使用,要求检验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新的检验理论和方法。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或参加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或到上级实验室进修学习,使检验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新的检验方法和理论。熟练使用高智能检验仪器。

2.1.3 严格临床检验人员准入制度,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只有保证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检验结果分析能力,才能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2.1.4 职业暴露性感染防护,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职业暴露性感染防护培训,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按规定利用防护屏障和设备减少职业暴露性感染,保护工作人员和被检人员的安全。除此之外培养检验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2.2 正确使用作业指导书,在工作中,每个检验项目有对应的作业指导书。编写作业指导书需要按规定的程序、格式与具体的内容。所以规范,标准、受控、高水平作业指导书尤其重要。应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确保检验过程的真实。

2.3 检验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高智能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这些仪器具有以下特点:一、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多、结构复杂、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专业面广。二、技术先进,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是医学检验技术科学发展的产物。三、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要求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特点是责任到人。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一、应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制定仪器设备的采购,评估、使用、维护保养 、校准和持续监控的管理制度。二、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校准和持续监控等应有记录。三、做好仪器的校准和验证工作。

2.4 质量控制计划和方案执行与监督[4]。

2.4.1 在具体的工作中,室内的质量控制特别重要。工作中按年度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确定具体的质量控制品、质量控制频率和方法、失控的判断规则与记录。记录当前的质量控制品的检测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状况。记录失控原因及纠正措施,在限制失控的状态下报告结果。绘制控制图,如Levy-Jennings图, Z分数图,累计和图。 对于质量控制品的使用和管理,应在质量手册作具体规定。

2.4.2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主要是由上级卫生部门或其他部门实施,组织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发放盲样,对实验室间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考核,验证实验室的技术和能力。通过分析结果,识别实验室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证实实验室对标准方法,程序,过程的质量控制。

2.5 方法学的验证 新的标准和方法的验证实验 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标准和方法出现,在工作中应采用一定的质控样品对新的标准进行预实验,来达到熟练使用新的标准和方法。

2.6 检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检验项目需要不同试剂来实施完成,显然试剂的质量尤为重要,应根据检验方法学的验证结果来考虑选择试剂。经过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证实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现性好、灵敏、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稳定的试剂。试剂的生产厂家证件齐全,信誉度高。对每一试剂要有生产批文及检验报告单。另外一些检验仪器需要配套的专业试剂。应严格遵守其规定。

2.7 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

大量高危险的生物样品进入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制度,配置有关的生物安全设备或设施,达到实验室的环境设施的质量控制。防止病原体和人员的交叉污染,确保标本,人员,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及时发报告单 检验技师按规定的时间将结果打印出来,经检验技师、核对人和质量授权人签名后,发报告单。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规范报告单 报告单内容规范和完整,对被检人的信息完整,检验项目的确认,检验环境设备及结果是否在控等都应在报告单上体现。重点检查检验的结果与年龄、性别、标本类型等有较大的关联项目。

3.3危险病情的紧急报告制度 工作中,由于大范围的人员的健康体检,易发现一些隐匿性,重症危险性的病人,实验室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程序紧急报告,并记录报告的时间,报告者和报告单的接受者,为病人的治疗争取时间。

3.4 检测相关记录的建档与保存 按质量手册的要求,将检测相关记录的建档与保存,如检验结果、检验环境控制记录、仪器使用记录、质控品使用记录,质量控制图等。

3.5 检测后的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有效处理 根据样品与检验项目的不同,将检验完的样品按不同的条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复查。特别是高危险性生物标本应严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保存。需要到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符核的标本及时送检。而对于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分类处理实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和人员伤害,杜绝医院性感染和职业暴露性感染事故的发生。

总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力度,提高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将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做好,检验的结果才能保证真实和客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S].

[2]王庸晋 现代临床检验学(第2版)[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17.

[3]王治国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9-235.

[4]陈明华,柴 辉,马增煌.实用检验医学质量控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1-6.

上一篇:浅谈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及CT表现 下一篇:强化降糖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