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浅论

时间:2022-10-07 12:52:33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浅论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美术教师在加强自身美学修养的基础上,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手段,让学生在欣赏课中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初中美术 欣赏课教学 审美能力

今天的艺术教育正向着多元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美术教育也应适应时展,美术教师也要不断整合各种信息、题材来丰富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丰富美术欣赏课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欣赏课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各种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一种新鲜感,并使他们能自发地投入到艺术欣赏中,进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了解初中美术欣赏课的特点

初中美术欣赏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课内容,以知识为基础,以欣赏为核心,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审美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教材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理、心理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丰富欣赏内容,逐渐加深欣赏难度,这对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美术观念的建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同时学生也会从老师的这种愉快表情中受到鼓舞,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学科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特别是对待差一点的学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而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付出,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师应重视导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导入的设计和使用,十分讲究导入的艺术性。因此在教学准备时,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分析学生认知特点,追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对美术欣赏课而言,也不例外。教师要想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除按照新课标要求,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以外,还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方法。一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一种好的导入法,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就像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引人入胜无疑。精心设计的导入法还可以快速地使学生进入求知欲的兴奋状态,到达一种愉快而美妙的氛围之中。新课导入虽然是上好每门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美术课尤为重要。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欣赏课当做一次有趣的探险或一场美丽的盛宴。而对兴趣不高的学生,一个好的导课方式更为重要。例如通过看一段影片、欣赏一段音乐、观摩一次创作过程、与艺术家对话等,都会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后教师再用语言,用激情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进入作品情境中去,学生才能陶醉其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为达到以上所述导入教学效果,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课方式:一是语言导入法,具体可采用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导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创设语言情境的氛围导入、音乐激情导入、谜语激趣导入等。二是直观导入法,具体可分为课堂演示导入、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导入、利用电教手段和多媒体导入、运用实物导入等。

四、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我在《墨与彩的韵味》一课课件中插入了大量的经典水墨画作品;为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深化作品的主题,又精心挑选适当的音乐作背景,做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思考。再如,作品赏析时,我播放了《渔舟唱晚》,温婉柔美、流畅多变的音乐营造出了一种氛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欣赏作品时,同学们特别喜欢吴冠中的《天堂小鸟》这幅作品,我问一位同学,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他说:“我喜欢小鸟,今年的冬天特别漫长,我盼望着小鸟很快能从南方飞回来。”还有的同学回答:“这幅作品墨与色的表现无拘无束,随意点染,非常自由。”同学们对其他作品的分析也都非常精彩,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练习时,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不拘成法,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作品,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节美术欣赏课,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作画的过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美术欣赏,学生感知到一花一草都有情,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总之,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作为美术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手段,让学生在欣赏课中有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育创新之路的分析和探索 下一篇:中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