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留学人员创业成功率

时间:2022-10-07 12:09:20

如何提高留学人员创业成功率

留学人员创业者们手握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有着国际的视野,他们的创业活动被寄予厚望。而他们最大的困难在于:技能过于单一,没有市场经验,也无法及时获取国内的政府政策和投资商的信息。如果能够使他们在组队的时候有效地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与整合,确保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创业相关的教育和训练,并提供他们以畅通的,与政府、投资商的交流渠道,留学人员回国的创业成功率就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海内外的留学人员创业协会提供的服务正可以满足这些需求。除了留学创业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留学人员创业协会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对留学人员创业的整体热情和成功率的提高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要提高留学人员创业的成功率,还需要通过支持海内外创业者协会的发展来实现。

创业的问题在哪里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留学人员创业,特指一批带着创新技术或创新商业模式的海归人士,在国内各级园区内注册落户后获得资金扶持,并成功将企业发展壮大的创业模式。

这些留学人员创业者(以下简称“创业者”),往往都是海外名校毕业,掌握领先创新的技术和专利,具备国际视野,是一批在留过洋、镀过金、取了“真经”之后,又被国家大力吸引回来的“天之骄子”。《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里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我们可以相信,这些身怀绝技、归国创业的精英们影响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很有可能就会从他们之中脱颖而出。

所以,笔者从2012年底开始关注现代中国留学生创业问题,2年时间里,对200多名海内外创业者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以求掌握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真实情况,探寻影响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留学生们要想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资金,成功完成产品研发并打开市场,使公司走上正轨,仍然是艰险重重的。南京、苏州等地海外留学生创业大赛的官方数据显示,从网上报名到最后能够获得优待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创业项目的比率,只有3-6%。即使是这些获得了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的企业,也未必都能成功打开市场,走上正轨。这样的成活率仍然是十分低的。

优秀的创业项目一直供不应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创业园区负责人竞相抛出优惠政策,争取同一个优秀创业项目的场景。那么,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项目会在很早的阶段就遭遇淘汰和失败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笔者对于2013年“春晖杯”入围项目的代表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128人,回答82人)。

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创业者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53.8%的创业团队里所有成员都是同校甚至同研究室的同学。团队成员之间往往专业相近,技能不全面,优势不互补。

2、89.5%的创业者是在国内创业政策的号召下而临时组建的团队,大部分创业者没有创业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和训练。60.8%的项目仍然处于产品研发或商业模式讨论的初级阶段,69.3%的创业者的创业储备资金低于100万,可见,很多的留学人员创业还很不成熟,缺钱更缺经验。

3、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开展,比起传统的移民创业,更少会依赖“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来获取资源。创业者的公司地选址首先考虑的是产业环境的好坏和政策资金支持的有无,而把回到自己比较熟悉的城市作为考量因素的创业者仅占不到三分之一。并且,仅有5%的留学生创业团队里有自己的家人或者亲属参与。

4、一半以上的创业者从未与国内行政机构有直接联系(家人和个人两方面)。由于缺乏信息接收与交流渠道,有47.3%的创业者,即使已经入围了“春晖杯”,受到了回国交流的邀请,仍然认为获得政府的资助是困难或较困难的。

根据以上几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掌握着领先的技术和有着国际的视野。可是他们最大的困难在于,技能过于单一,没有市场经验,也无法及时获取关于国内政策及投资商的信息。如果能够使他们在组队的时候有效地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与整合,确保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创业相关的教育和训练,并为他们提供畅通的、与国内政府和投资商的交流渠道,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成功率将能够大大提高。

谁能解决问题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谁能够提供以上这些服务呢?光靠政府肯定是不够的,再高效的行政系统,也不可能跨越国界,面向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出色完成这个复杂而且难度颇高的任务。答案就在创业者自己身上――留学人员创业者自发组织成立的协会。

诚然,有过硬成熟的技术和有前瞻性的创业计划才是获取国内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最终促使创业项目成功的绝对保障,但是,如何使技术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如何更有效地整合更多的资源为创业所用,这里藏着更大的学问。创业者们必须要注重加强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学缘关系”利用到极致,并积极寻求与国内政府和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

而好的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正是一个整合留学人员的“学缘关系网”的平台。留学人员和优秀项目在协会里不断地聚集和交流,不断完成思想碰撞、技能配合以及理念创新,这使得协会本身具有很高的人力资源价值,协会更容易获得国内政府和投资者的认同与青睐,从而争取到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保持长久合作的关系,最终起到成为创业者与国内外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的作用。

为了证明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案例:

从历年“春晖杯”参赛项目数量的走向上来看,同为非英语母语国家中国留学人员的总人数排在第1和第2位的日本和法国竟然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走向。2006、2007、2008年每年法国入围“春晖杯”的项目只有1-2个,至2009年开始不断增长,2014年,法国的入围项目数已经高达16个。而日本则正好相反,日本的“春晖杯”入围项目从2006年的18个开始一路下跌,到了2014年只剩下2个。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反差呢?

经过调查发现,法国“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的活动,对法国的“春晖杯”入围项目的大幅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外的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的创业宣传活动,让更多在法国的留学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给了他们相遇和探讨合作的平台,协会提供的培训和大赛的机会,使得创业计划从一个最初的想法不断得到完善,协会还为初创者们提供和国内政府、企业接触,以寻求投资和合作的机会。如此,协会催生了众多的留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数张、朱琪和朱元锴的“博艺咨询”公司了。

他们的创业故事曾经出现在《神州学人》杂志的封面故事上,看过的人都知道,朱琪是巴黎高科中法友好协会(AFCP)的主席,他在咨询公司就职,也有过一次无疾而终的创业经历。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次成功创业的机缘,就是从参加2013年“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主办的“全法创新创业大赛”的宣讲会遇到了张才开始的。张在文博界打拼了7年,有一份很好的创业计划,朱琪有学生社团组织的资源以及IT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而朱元锴,则能提供宝贵的国内客户资源。在交流会上,这几个各怀奇技的有志青年聚在了一起,通过协会的创业培训课,他们增长了创业知识,完善了想法。在分工协作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他们提升了团队默契。尽管两次创业大赛落选,没有得到任何资金扶持,但是由于有了协会的支持,他们顺利地接到了业务,把公司顺风顺水地办了起来。

而日本的留学生创业者们,虽然仍然可以利用个人的社交网络和专业知识制定创业计划,获取创业大赛的名次,但由于缺乏更广泛的交流渠道,常常会造成重要信息的缺失,使留学生创业过程中走弯路,白白浪费精力,而对于国内形势感到更加迷惘,士气低落。

九州大学的张博士由于受到了同学的研究题目启发,产生了将潜水艇的材料使用在采矿业上从而解决重大工程难题的创业灵感。凭借这个灵感他编写的商业计划书轻松入围了2013年“春晖杯”创业大赛,并且被评为当年的“十佳项目”之一。在“春晖杯”的广州交流展示环节,他的项目被很多家园区看好,最后与武汉一家创业园区签订了“入园意向书”,次年3月便在该园区注册成立了公司。但之后,园区便对他的项目不闻不问。由于项目计划成熟度较低,申请当地的一项人才计划也失败了。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这家园区是一家公司化运作的科技园,就是靠着吸引海外人才落户注册之后,收取政府的鼓励资金而运营的。他在这里注册的公司,自然也就成了“纸上公司”,这次的创业宣告失败了。试想,如果张博士能够得到类似留学生创业协会这样的组织的帮助,通过协会与各地创业园区的长期合作与交流,完全可以帮助他识别国内园区的优劣,并且为他推荐更合适的园区。我们可以推断,如果在留学国有一个活跃并且能够惠及全国的创业者协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当地留学人员报名参加创业大赛并回国创业的热情。

以上事例说明,海外创业者协会提供的信息交流、创业培训的服务,与该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热情高低息息相关。

如果说国外的留学人员创业协会能够帮助初创者顺利起步,那么中国国内的组织――“春晖杯企业联盟”,则专为海归创业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个代表着历年“春晖杯”入围企业的留学人员创业组织,已经有了约200家企业会员注册在籍,他们每年组织1-2次大会,邀请各地政府和全国60余家投融资机构代表参加,为会员企业提供创业知识培训及寻找投资商、合作者的机会。另外,协会的公共微信平台(chunhuibeilm)每日推送优秀项目的信息,为新生项目做宣传、求合作,还为会员之间的重复交流提供渠道。

“春晖杯企业联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亓立峰理事长获得了2008年第三届“春晖杯”二等奖,并因此走上了回国创业的道路。他创办的浙江峰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功研发了国际创新性的循环肿瘤细胞基因无创检测技术平台,这些技术成果的普及将会大大提高肿瘤癌症患者早期检出率和整体治愈率。这样的成功创业者在“春晖杯企业联盟”还有很多,众多创业导师们传授的“传帮带”的丰富经验和联盟秘书处的贴心服务能够为归国初创企业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俗话说得好,“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调查数据和事实都向我们证明,留学人员创业者们虽然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仍然需要一个交流合作、资源整合的平台,以及获取创业知识、各界讯息的渠道。如果想更顺利地取得创业的成功,单凭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力量常常是不够的。海内外的留学人员创业协会提供的服务正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留学人员创业协会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对提高留学人员创业的整体热情和创业成功率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作者系日本名古屋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2015年开始早稻田大学国际学博士课程,致力于中国留学人员的跨国创业研究。

上一篇:送披萨扮超人:不务正业的美国警察 下一篇:当科学邂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