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课堂提升效果

时间:2022-10-06 11:33:46

人教版数学课堂提升效果

传统教学注重口头讲述,教师主导课堂。长期以来,造成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可以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但综合素质却得不到有效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教育的培养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甚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因此,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数学教材主要有“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等,这几种教材各有其利弊,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新课标要求下,“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编排更加合理,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参照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材编写。在教材体例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人教版的初中数学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的实践探索。

第二,重视基础教育。中学数学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大的联系,是进行其他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教材设置过程中,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的训练。这不仅可以为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其开放的数学思维。

第三,重视数学史的发展。人教版初中数学增加了许多对古今中外数学历史发展的介绍,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设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数学发展背景,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第四,重视精心选编合乎实际的问题。在教材中,创设了许多与数学问题有关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且发挥了数学工具性的作用,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总之,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既体现了其创新性,同时又具有普及性;不仅遵循数学学习本身的特点,而且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这种编写特色,与新课标学生培养理念相一致,因此,其应用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就比较广泛。

对课堂效果的提升

无论哪一种教材的编订,都会有其目标和体例。人教版初中数学通过其具有特色的编写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自身具有抽象性,因此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人教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设计了合理的版块章节,力求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材就设计了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学生结合已有的统计报告,并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求出相应的数据,在数学的运用过程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既让学生感悟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数学课堂进行过程中,就避免了因为课堂气氛僵化、学生兴趣不高而导致的课堂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

开放性课堂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传统课堂已经明显不适应其发展。同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强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遵循这一理念,在体系设置过程中,增加了相应的“观察实验”与“拓广探索”内容。同时,教材呈现遵循“观察、实验、归纳、探索、猜想”等思维过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对顶角相等”这节内容时,教材设定了课前讨论。首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所得结果,之后每个小组探究出相应的结论。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与此同时,教师不再是控制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安排的主导者。

丰富数学学习的多样性 虽然有效的课堂形式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但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就使得其兴奋点和兴趣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因此,课后反馈就十分必要。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同时夯实课堂所学内容,在每章节之后安排了“数学活动”。这些数学活动具有探究、开放等特点,学生在这些“数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从而将课堂与课后数学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丰富了数学学习方式。

结束语

由于“人教版”数学在体例编排过程中,遵循了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因此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虽然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可以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完善。因此,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教材内容,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莲塘学校)

上一篇:医学院学生管理问 题及对策 下一篇:历史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