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时间:2022-10-06 09:31:42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摘要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注重探究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好奇心的培养。而这些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创造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小学语文这一重要素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造想象力 实践

未来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新精神源于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注重探究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好奇心的培养。而这些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创造想象是密不可分的。缺少创造想象的人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良好时期,小学语文丰富的语言文字又是训练学生创造想象的重要素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小学语文这一重要素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一、激发创造想象的动机

创造想象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创造想象的内部因素。从心理活动的过程来看,兴趣、情感(情绪)是构成创造想象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一般地说,情感或情绪越愉快、越强烈,兴趣越浓厚,创造想象的动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应该学习、借鉴“情知教育艺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巧妙创造情境,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创造想象的强烈欲望。

教学《小猴子下山》时,一方面利用课件、音响效果等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吸引学生;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适时启发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活动感知、领悟课文内容。学生兴趣浓厚,情感愉快,情绪高昂。此时,再让学生续编新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因为学生已对创造想象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因而就能创造想象出生动有趣的新故事。

二、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表象

创造想象需要原材料,没有相应的表象,有关的新形象是无法创造出来的。鲁迅写道:“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成的角色……”所以,要利用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表象,为他们的创造想象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积累有关事物的表象,然后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

教学《荷花》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那仿佛“活”了的荷花美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感知美、领悟美的同时,头脑里摄入有关荷花的表象,最后要求学生展开美妙的想象,学生个个神思飞扬,或作画,或起舞……有的学生在展示自己作的画时,还饶有兴趣地进行了生动而富有创意的解说。那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荷花图,那富有创意的解说,还有那富于变幻的舞姿,正是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创造想象,对美更深层的感知,更新颖的表达。

还要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善于留心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组织参观、郊游等。

教学《秋天》一文时,如果不组织学生去郊外参观,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难以想象“黄澄澄的稻子、红玛瑙似的高粱以及果园里、打谷场上的丰收景象”。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形成相关的表象。因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生活实践,从而获得生动而又真切的表象。还要鼓励学生观看有益的电影电视,多读有益的书籍,以便获得更广泛的表象,为创造想象打下基础。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训练学生创造想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大胆想象,鼓励标新立异,甚至可以异想天开,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一位老师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如果是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有一个学生在想象时,将懒狮子后来拜师学艺、刻苦练习以至最后成为真正的狮子王的曲折经历,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其中最有创意的是:“懒”狮子在一次捕捉猎物的比赛中夺了冠,胸前挂着一枚大大的金牌。老师很惊喜,立即在班上展览了这些画,并对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大加赞赏。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而又神奇的想象,编写科幻故事。在看图说话、写话、作文以及扩写、续写等方面的训练时,鼓励学生尽量把有关情节想象得曲折、生动些。

还要允许学生幻想,因为很多科学发明创造和文学创作也常常是以幻想为先导的。学生的想象有时是千奇百怪的,但不管怎样,教师都不应该否定和打击他们的创造性。

我们的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尊重学生大胆的想象,让他们养成敢想、会想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上一篇:“设疑”中出精彩 下一篇:初探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