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素质教育指挥棒”叫好

时间:2022-10-06 06:06:54

为“素质教育指挥棒”叫好

今年“两会”期间,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论述,代表和委员们一致呼吁应贯穿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尽快用高考一样的“指挥棒”要求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也就是人的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让孩子具备未来发展和创造所需要的生活技能、文化知识、经验技能、人文精神、发展潜质等。比如让孩子有爱心、懂得体恤和慈善,富有公共发展情怀,成为一个有志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人”“创造人”。

为什么这种富有前景的教育理念,屡屡悬空呢?因为这些未来发展所需的素质,在高考中,根本就不考核。现行的考试制度只注重分数,忽视了发展素质、人文素质和社会素质,家长和学校当然没有精力和心思顾及孩子这方面的学习和培养。

笔者想到了美国的考试制度,除了SAT考试,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知识水平考试,这个考试的比重大概占到60%,还考核一个人的公共情怀、慈善性格、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创新实践能力、未来潜能。而且这种考试的比重竟然要占到40%。他们对这种“软素质”的重视度,远远超过分数的获得。如果这方面不达标,前者的成绩再好,他们也不欣赏,不录取。所以,美国的孩子及其家长才不得不注重这种实践、探索和兴趣的开发,注重体能开发,乐于体育运动等。因为不这样做,就没有出路,根本进不了名校。录取通知书对于这种素质的落实,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指挥棒效应”。关于教育的未来发展和设定,光说是不行的,就应该有指挥棒。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考试大国”“应试大国”来说,显得更有必要。

所以,设置“素质教育指挥棒”,很有操作和实践价值。我们不妨这样操作,将软素质当作一种报考条件,学生的生存能力、探索意识以及公共情怀等的发展,如果不及格、不达标,就不允许学生报考相关高校,特别是名校。如果能做好公平保障的话,还可以将“软素质”的分数、等级纳入高考录取范畴,让软素质和学生的前途直接挂钩。家长和学校轻视发展素质的现象就有望得到改善,素质教育才能得到真正落实。(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

上一篇:孩子没责任感是谁的责任 下一篇:国外基于模型的科学学习环境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