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0-06 12:52:08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文章都是真实情感的载体,都是以饱满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小学生对于外部世界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通过模仿、内化逐渐深化自己的情感经验。教师可根据小学生这种丰富强烈而又不稳定的情感特点,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引导,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健康的情感特征,从而使小学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情感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新颖导入,激感。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语可以瞬间激活学生的情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例如,为指导学生写好《快乐暑假》的作文,我根据学生爱唱歌、迷歌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将《拨浪鼓》的歌词放在设计优美的PPT上,让学生读歌词,说说读懂了什么;再让他们在歌词中寻找信息,说说自己的出游经历。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在这种情形下,我及时鼓励他们自拟题目,写成文章。学生们此时有很多东西急于表达,有话可说了,自然就抒情真切了。

二、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作文的要求,或设置语言情境,或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真实的情境氛围中去理解和感悟,获得新的认识和情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教师通常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听中生情。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教师可根据当次作文教学的要求,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感情基调与要求相适应的乐曲来配乐煽情,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更好地酝酿情感,奠定一定的感情基调,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

2.看中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所看到的通常都是最直观也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无论是利用多媒体营造一个情境还是让学生走进真实的情境中去观察,都是看中生情,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点逐渐扩大,情感得以激发。

3.演中生情。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个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让学生表演自己写的故事,让他们通过表演去认真琢磨其中的角色、剧情和情感,从而加深他们的体验。因为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是游戏的主人翁,所以亲身经历过的东西写起来格外容易。

三、时常练笔,积累情感。

除了在作文课堂上,学生的随笔本是教师培养学生积累情感体验的最佳土壤。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做读书笔记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与情感。同时,学生的随笔本也可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情感教育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格外注重情感教学,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情感,激发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以收到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使作文教学真正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小学部】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新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阅中感悟 读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