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10-06 11:29:09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本学期,笔者所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进贤小学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公开课评比。教师们都做了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各有特点,精彩环节层出不断。笔者认为,美中不足的是每节课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但大部分小组合作学习都流于形式,一味追求热闹。有的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没有思考性、探索性;有的教师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为了追赶时间,进入讨论时就草草结束了;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在讨论时就有些手忙脚乱,要么优等生“一言堂”,要么一哄而起,整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贯彻《课标》要求,使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合理安排小组,设计学习内容

在学生刚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可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然后过渡到4人小组或6人小组。小组学习的成员以异质分组为宜。所谓异质分组是指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因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分析理解能力强,有的空间认知能力强,有的表达能力强。这些各有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设定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应富有挑战性,使学生明白,有些问题单纯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全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才能解决。比如,笔者教学《统计》中进行实践活动,让每一组同学都去做一项调查统计。很显然在这里依靠个人的力量,要完成任务确实困难,但如果小组成员分好工,一人调查、一人记录、一人汇总、一人制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样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从而慢慢地融入集体。

培养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

努力营造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课堂中小组活动时,学生拥有完全的主动权,允许争论,允许“找碴”。在这种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积极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活泼、自由的环境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发言,认真思考与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

对小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和培训 为了避免各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盲目性,笔者为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选出一名小组长和一名记录员。为了使小组内各成员能够和谐、顺利地完成合作学习,小组长需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和协调能力。记录员由理解能力强,且书写流利的同学担任。其他同学可以辅助小组长和记录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开始的时候,笔者用了相对长一些的时间,对小组长和记录员进行简单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只有善于听取、总结其他组员的意见,多鼓励和帮助小组中的学困生发言,才是称职的小组长和记录员。对其他同学,笔者也进行了合作常规的训练,使之对一些必须遵守的常规养成习惯,并且把对每个小组合作过程的考核纳入奖励的范围,使这些学生也能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将小组发言顺序进行合理安排 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在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当掌握各组的学习进程,并且在参与学生活动时,能够适当的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有效引导,大致了解学生讨论学习后的所得。有时,有的小组经过讨论后,只有1种方案,而有的小组却有2种、3种或更多种的方案。这时,笔者总是让方案少的小组先发言,方案多的小组进行补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评价体系 学习新课标后,笔者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要求学生学会交流、倾听和评价方面。在评价时,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既可以评价优点,也可以评价缺点。同时,笔者还设计了一张简单的考核本小组成员合作态度的评价表,由小组长进行考核。

结束语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尺与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总结,才能规范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信息、互相合作、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快乐地学习到知识,以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进贤小学)

上一篇:对快乐高效试卷讲评课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