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选择

时间:2022-10-06 10:47:42

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选择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靠大项目、大企业,更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文章认为,通过促进社会资金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创新战略、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创新系统、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联盟、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使中小企业积极发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3)06-0107-04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对相关产业具有一系列的拉动效应,并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力和战略意义。目前,在各地政府的规划和扶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有应有的份额,发挥积极活跃的作用。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带动,但光靠大企业不是万能的,需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共荣,相互配套。大企业需要的配套工程及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和服务都需要外部提供。这些都可以由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来承担,使中小企业成为与大企业生产关联、市场关联、技术关联的专业化配套企业。这样既能使大企业集中精力进行主要产品、技术的开发与生产,又能发挥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分工协作专业化水平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在全国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中,中小企业比例超过了70%。2010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比例达到82.6%。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最富创新能力、最有发展潜力的一支企业队伍。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中的生力军和开路先锋、科技成果的实验场地、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企业家和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自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创新活动进一步活跃,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可积极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满足发展和转型的需要

中小企业被称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截止到2011年12月,国家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1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

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从事传统的制造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小。而且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政策环境有待完善。近两年,物价普遍上涨。生产成本迅速提高,市场需求不足,进而造成资金短缺,令企业生存艰难。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将会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政策上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积极提高中小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比重,让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独特优势,注重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既可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又能极大推动企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极大贡献。

三、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略选择

(一)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金渠道,促进社会资金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战略性新兴企业中融资最困难的是中小企业。美国经济学家伯格和尤戴尔(Berger&Udell,1998)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认为,在企业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等基本因素会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中小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差异化的融资安排。

1.引导初创期企业运用天使融资、民间资本市场等融资模式。中小企业最难筹集的是创业资金。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由于资产规模小、自身信用等级低、缺少抵质押物、缺乏业务记录和财务审计,企业信息基本上是封闭的。由于外源性融资的约束条件紧,它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和非正规资本市场融资。初创期中小企业除通过取得政府“天使资金”无偿资助外,更要注重从天使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等市场主体获得融资。

2.引导成长期企业运用风险投资和银行信贷等融资方式。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资金需求猛增。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竞争力的增强和经营条件的改善,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增加,信息透明度逐步提高,使得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约束变得较为宽松,企业开始较多地依赖外源性融资,如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等。(1)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发挥风险投资基金的优势和作用。风险投资基金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呈现出的高风险、高收益性以及资金需求大且需求期限长等特性。同时,随着基金的投资,风险投资商还能提供企业迫切需要的管理资源、市场经验和其他专业经营策略和技能。与银行贷款相比,风险投资更注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2)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①积极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它们逐渐了解了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积累了大量专业信息;另一方面,它们的组织机构较为紧凑有效,成本低。②各大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③优化政府服务,建构信息平台,推进银行与企业间的和谐融资。④应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⑤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培育机制,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共享,定期公布信用评价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名单,引导信贷资金投向。

3.引导成熟阶段并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国内市场及境外市场直接融资。在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阶段后,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企业不断增值,逐渐具备进入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的资产规模和信息条件。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手段,将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扩大再生产,推动有竞争力的企业迅速形成竞争优势。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因此会逐步发展成为大企业。资本市场在创新机制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中小企业全面创新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从广阔的管理视角提升全面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全面创新机制。持续创新是中小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但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实力影响,还无法像大企业那样开展全面的创新管理,全方位地运用各种创新要素。这时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确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发展目标和路径。

郑刚等(2009)提出了中小企业全面创新实施框架,认为从创新要素特征分布看,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广义包括组织、决策、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是处于成长期中小企业最关键的四大创新,其中技术与市场是最活跃的两大基本创新要素。

1.寻求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力来看,科技创新的驱动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新兴产业技术实用化、产品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是高技术产业,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从产业组织形态及其特点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和创新活跃期。中小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通常非常活跃,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国际的成功经验看,在新兴产业的兴起阶段,其发展主要依靠中小型科技企业持续的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上,即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产品商业化,既可以是全新技术的全新产品商业化,也可以是技术发现后的现有产品改进。随着新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工艺创新将取代产品创新成为创新的主流。工艺创新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及新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方法的创新。中小企业通过工艺创新的空间很大。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积累与提升。同时,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设计开发新产品,关注工艺改造、关注研发投入回报率的提高,有效降低创新的风险。

2.寻求市场创新,提升传统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许多传统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为特征,进行的是典型的OEM模式,主要围绕市场订单开展生产活动。企业大多通过参加广交会及各种展销会,进行多渠道的市场开拓。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应当围绕客户和市场需求,重视积累市场竞争的经验,并为自有品牌的建设和推广作好准备,从OEM过渡到ODM,最终建立自身的品牌,形成对市场信息的更快捕捉能力、对资源要素的更优配置能力、对技术人才的更强吸附能力,有效应对外部市场危机的冲击。同时,更应注意国际国内市场两手抓,建立自身完整的市场体系和销售渠道。

(三)发挥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具有不同技术优势的企业之间能够进行资源互补,知识创新得以在企业间迅速交流和传递,并且有利于分散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本与风险。

1.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单靠企业的研发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技术创新在速度、层次上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产学研合作,借助合力,共同开发核心技术,完善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结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涌现和快速成长。这需要围绕产业价值链,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仅仅满足于契约式的“点对点”合作,而是要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共同培养人才,走向一体化合作模式。

2.发挥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先导,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它也需要完备的产业链支撑,以产业配套集群的模式,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之间的衔接。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也要靠企业集群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来完成。全国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达2000多个,50%的工业中小企业在各类集聚区发展。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共享产业、市场要素,形成专业化分工、完整的产业配套及社会化服务,可以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具有规模经济优势。

3.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产业创新支撑体系,为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支撑。努力培育和规范各种科技型中介服务体系,支持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用于公共技术创新,并开展面向科技型性中小企业的专题服务行动。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高技术服务业。

4.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历史角度看,市场选择和政府扶持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模式,融合两方面的合力才有可能推动新兴产业成长为先导产业。特别是后进国家或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则更需要政府扶持。各级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优化的软环境。加快转变政府思路,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人员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制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问题,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联盟,推进合作创新机制

战略联盟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的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优势,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而建立起的合作性的利益共同体。联盟与合作已成为全球企业经营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特征。中小企业可从技术联盟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改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并降低经营风险。

在建立联盟时要同时注重横向和纵向两种联盟。横向的联盟是让有竞争性的企业联合成立联盟,主要解决一些共性技术问题;纵向的联盟是在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成立的。政府可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联盟,包括研发、产业化和示范等,这样不仅使资金使用的效率更高,同时也避免了一些技术上的风险。

(五)积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做纽带进入国际市场,一旦与大企业合作,便容易形成综合优势。可以通过构建与大企业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提高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增加国际化经验,扩展视野,通过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

(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1.加强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动力。建立侧重于中小企业的人才市场和人才激励、培养机制。创新引才用才机制,从战略和制度上保证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引进,积极开展科技人才科技素质和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同时,提高现有技术人才的待遇,为其提供良好的技术研发条件,使其更好地施展才能。

2.注重培养和留用高技能人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技术精湛、门类齐全的高技能人才。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立定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学校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办学,提高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知识咨询能力研究框架构... 下一篇:虚拟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