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习题命制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6 09:49:58

初中物理习题命制的几点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发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物理素养和思想方法,为此在教学和习题命制时要尽量与高中物理情境相接轨,高起点、低落点,发展学生的思维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获得有效地提升.本文就这个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注重教学的严谨性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严谨性,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学生呈现准确的物理知识.

例如,要求学生画静止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力的示意图时,不仅仅要要求学生画出各个力的方向,同时要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支持力N比重力G小,摩擦力f又要比N小”这样力的大小关系,准确作图如图1所示,严谨的作图为学生步入高中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基础,克服思维的随意性.

二、设置高中情境,考查学生基本思想方法

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不能总是让高中物理符合初中物理教学,初中教师的教学要有整体性,要关注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设置问题时要考虑物理思想方法,如物理模型问题,非纯电阻电路问题,能量守恒问题等等.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曾经设置一个自由落体运动情境,考查学生用控制变量探究的实验素养,借助这个情景让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同时,渗透了一些高中的知识情境,学生到了高中物理学习,对自由落体运动就不会陌生.

例1研究运动时,如果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内才能发生,不过在有空气的空间内,如果空气阻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如小铜球、小铁球等等),可以忽略,则该物体在地球附近由静止释放下落可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影响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因素”,小孙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孙用三个金属球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序号实验小球小球质量(kg)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

1铁球10.5202.02

2铁球10.5302.47

3铜球10.5202.02

4铜球21202.02

(1)为了验证猜想2,应比较实验序号和;

比较实验1和实验3,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2)小王同学也对“影响自由落体运动时间的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她和她的同伴在实验中,质量相等的小铁片和纸团同时从教学楼三楼(认为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结果发现小铁片先落地,原因是:;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A.铁片先落地B.羽毛先落地

C.同时落地D.不能确定

答案(1)1; 2;在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无关;(2)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可忽略;(3)C.

三、注重信息抓取能力的培养

纵观当前的中考物理试题,信息量比较大,与生活联系,而且有图形分析,初看题干,让人有一种惧畏感,不过细心分析,问题考的都是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笔者认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这种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意识.

例2目前通过苏通大桥的车辆越来越多,为了防止车辆严重超载造成对大桥的损害,在大桥投入使用前,交警就设计了“抓拍超载车辆”的监控――“汽车超载记录器”,原理图如图2甲所示.其中Rx为压敏电阻,当车辆驶入被监测路段时,其阻值随着它受到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变化关系如图2乙所示.当电压表示数达到或者超过4 V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照相机就开始工作,抓拍超载车辆.

已知电源电压U=10 V,电压表的量程为0~5 V,线圈的电阻R0=5 Ω,保护电阻R1 =10 Ω,(取g=10 N/kg)

求:(1)若某车的质量为1.5×104 kg,静止时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3 m2,则该车过桥(桥面视为水平)时,车对桥面的压强为多少?

(2)该车辆过桥时,电路图甲中的电压表示数多少?

(3)过桥车辆的质量为多大时会被认定为超载并抓拍?

解析(1)考查学生压强公式,同时考查了压力和重力的二力平衡,

F=G=mg=1.5×104 kg×10 N/kg=1.5×105 N;

P=FS=1.5×105 N0.3 m2=5×105 Pa.

(2)首先从图2乙中得到F=1.5×105 N时的压敏电阻阻值Rx=25 Ω;

根据欧姆定律得到

I=UR=UR0+R1+Rx=10 V5 Ω+10 Ω+25 Ω

=0.25 A;

U1=IR1=0.25 A×10 Ω=2.5 V.

(3)抓拍时恰好U1=4 V;I=U1R1=4 V10 Ω=0.4 A;

U=I(R0+R1+Rx),

得Rx=10 Ω,由乙图得F=4×105 N,

m=Gg=Fg=4×105 N10 N/kg=4×104 kg.

四、两点反思

初中物理试题是新课改发展的有力推手,在怎样的方向上命制才可以使其效果实现最大化呢?新课程理念帮助我们明确了很多新的认识.

1.确立“三维目标”给物理试题命制指明调整的方向

三维目标的第一维度,“知识与技能”是传统命题尤为关注的角度,它所考核的层面限于“知道吗?”“问题怎么解决?”等等;第二维度“过程和方法”强调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和方法,以往的试题命制不是不涉及到这一点,只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这一层面的要求更高.试题的命制上,要求合理创设物理情境,设置有关任务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归纳结论,这也是“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的渗透;第三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的主要立足于过程评价,试题测验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因此试题命制必须关注此类因素的渗透,帮助学生这一方面目标的实现.

2.新课程“STS”教育理念对试题命制的影响

物理学的发展源于对生活、生产不断地总结,物理原理又以技术的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物理试题情境创设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习活动、科技应用作为背景,在完成能力评价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人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科技价值的教育.

3.新课程“终身学习”的理念给试题命制提出了新要求

新课程的试题是有生命力的.有道是“举一反三,孺子可教”,试题的命制过程即为“举一”,如要让学生能够“反三”,在试题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思考和推演,从而让试题在完成评价目的的同时,成为学生能力新的增长点,需要命制过程富有艺术性,让试题拥有弹性空间,在学生自我思考下被激活,反过来刺激学生能力的成长.

上一篇:自组织理论视域下的“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下一篇:试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创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