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听评课实效 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

时间:2022-10-06 09:23:44

提高听评课实效 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不可能按固定的操作程序和简单模仿、机械重复的方法来完成。它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因此,每一个教师应从其他教师身上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积累教育教学才能、智慧和技巧,然后,依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率。以教研组为组织形式的听课、观摩、讨论、交流,特别是着眼于教师未来发展,对其教学思想、行为、效果等的客观性评价,是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充分挖掘与利用教师资源、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这种教学经验的交流,教艺的切磋,是融课堂改进与教师学习为一体的行动学习,不仅可以使授课者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减少教师独立反思的偏差,使反思走向深化。也有助于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群体的长远发展,推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听课评课这种可以经常进行的、省时省钱的培训提高方式,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下面仅就新课标下听课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认识听课评课及科学评课的策略,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些肤浅看法。

一、目前听课评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听课时欠认真、欠思考、不做笔记,对所授课缺少感悟,看不出长处与不足。评议时听而不评,或只谈枝节不涉及关键。二是有碍情面,只讲优点,不讲不足或缺点,难以使教师认识到不足和遗憾;评议会上冷冷清清,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平淡肤浅,走过场。三是评课时有话不说,评议后却评头论足,甚至渲染授课者的不是之处,造成负面影响。四是评课技能不足、措施不得力。评课时,不分主次,对需要讨论与商榷的问题很少进行深入分析,改进建议少并主观、牵强;评课结束,不注重对评价结果的落实和对评价后效果的追踪,很少注意教学个性与创意,难以评出学科特点、课型特色和教师的自信与勇气。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不少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没有把听课评课当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来对待,而是当作一项要完成的常规性任务,或是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

二、科学评课的策略

评课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科学评课不仅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评课要求,还要讲究策略。

1.准备阶段

(1)听课

听课,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与技能,还要做好准备、聆听、思考与记录工作。

①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要熟悉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标精神,明确好课的基本要求,尽量了解本学科教研现状。二是要掌握学科特点、明确课型。三是要了解授课客体。即了解授课对象的基础及所教班在年级中的情况,熟悉教学内容,明晰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②认真聆听、思考,做好记录

首先要仔细聆听教学语言及师生对话。其次,要观察学生参与教学、交往、思维、情绪、知识生成等学习状态。三是观察教师的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等教学行为。四是边听边看边思考,把授课者的教材分析处理、教法、行为与自己作比较,能感悟到什么。五是注意记录教学主要流程、重难点、师生互动情况、课堂特色、“亮点”、存在问题、自己的感悟和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

(2)讨论

教师的自评是课后讨论的基础。授课者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不足,并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解释。评课者在倾听自评时,注意弄清这节课在学期教学中的位置,了解授课者在选择教法、安排教学进程时是如何考虑的,然后再进行评价。

(3)思考点评的方式

评课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要激励、督促或给予无私的专业帮助,以提高个体反思能力。发现授课者的不足或问题比较容易,但是能明确不足或问题产生的心理与原因,并给予科学的指点与热心帮助,使其受益匪浅却并非易事。这除了评课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外,点评方式与技巧也很重要。

2.评课基本要求

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优点和不足,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堂好课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对好课的理解不同,其基本要求就不同。我们认为,新课程下围绕学生的发展,评课应有以下基本要求。

(1)评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是否恰当

(2)评知识的生成性

(3)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4)评教学的有效性

一看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学生是否兴趣浓厚、投入主动、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负担合理,是否有效利用45分钟。二看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和提高。三看学生是否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评课策略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评课气氛,使评者与被评者就如何搞好同课题教学各诉己见,不管观点对错,不论水平高低,不求言语多少,不以专家自居,而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为出发点,人人尽心尽力尽责,使评者与被评者的教学理念得以升华,教研能力得到加强,技能技巧逐渐生成,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有效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2)实事求是

评课时可以通过讨论与商榷获得共识,但为了获得共识而进行辩论,甚至“碰撞”也是正常的。出于对同事的帮助,必须就课论课,把课评足;就事论事,评课不评人,不要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切磋,共同探索,才能达到评课的目的。

(3)注意技巧,评出自信与勇气

评课中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要有理有据,尊重和理解讲课人的心情,尽量把相反的意见表达得委婉些。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经验,讲课中的问题有时较多,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从教能力。因此,评课要注意充分肯定成绩,激发其进取心;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疏导,使他们明确要求,帮助他们掌握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主动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自觉性。

(4)鼓励教师教学的个性,发挥其创造性

评价者应主要关注授课者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课改精神,不要对教师的要求太多、太细,更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教师。否则,就会给教师造成负担,使教师被条条框框束缚,限制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影响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更不利于教育教学创新。

三、搞好评课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校长应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及其成长规律的基本理论,把学校视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等保障[4]。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讲公开课、观摩课,邀请专家听课评课,发挥专业引领和听课评课技能的示范作用。其次,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应以学科组或教研组小型活动为主,活动次数适宜,不拘形式,随听随评,简单而有形。平常的课、普通的课最真实,离老师最近,也最有研究和实用价值,学校领导或教研室人员可以随时参与。每次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最好有精通教学业务的组织者,保证交流时间,使听课评课达到一定的成效。第三,要建立经常听课评课的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浓浓的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气氛,推广好的教学方法与经验,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偏差与失误,让教师在听评课的活动中真正受益,使教师认识到听课评课对自己成长的意义,乐于做同事教学反思的朋友和镜子。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听评课的内在动力,变被动、应付为积极参与,并对现实进行实践性和批评性的反思,产生创新的行动。第四,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听课评课技能。

总之,一个学校或一个教师群体要成长,必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教育成果,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听课评课技能和良好的听评课习惯,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知识共享的学习文化和构建求真务实的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随时欢迎其他教师去听去评的氛围,打破文人相轻、自以为是的局面,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听课评课活动长期有效地运行下去,才能增强讲课、听课和评课的实效性,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教师教育研究,2007,19(1).

[2] 王洁,顾泠沅.校本教研:行动与文化的变革.中国教育报,2007-07-13(5).

[3] 熊焰.试论教师专业化与校本培训.课程·教材·教法,2002(7).

[4] 蔡宝来,王慧霞.论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教育研究,2006,18(5).

[5]胡庆芳.有亮点的校本教研.中国教育报,2007-06-07(8).

[6] 彭亚青,周振军,张君雄.中小学评课: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6(1).(责任编辑:刘永庆)

上一篇:试论解决学校纠纷的教育仲裁制度 下一篇:解决初中英语师资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