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亟待解决

时间:2022-10-06 09:04:51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亟待解决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幼教工作因经济、文化等特定区域性文化的影响,存在着突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关键词】农村 幼儿教育小学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34-02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幼教工作因经济、文化等特定区域性文化的影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尤为突出。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表面上简单的将小学课程下移,更不是单纯模仿小学班级的教学形式,它的特征有:①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如能力培养、个性养成、兴趣激发、品德陶冶等。②教学方法为“传授型”,重视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指向明确,那就是孩子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至于幼儿是“痛苦地学”还是“愉快地学”、是“期待着学习过程的发生”还是“讨厌学习”,老师并不关心,孩子们失去了创造的机会与学习的热情,变得麻木和机械起来。

一、成 因

1.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导致农村幼教畸形发展。

农村家长观念陈旧,思想落伍,不懂得早期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时常用孩子的识字多少和数学水平来评价孩子的成长和幼教质量,不仅误导了孩子的成长方向,也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幼教办学方向和农村幼教模式。家长这种陈旧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根深蒂固的。究其原因有:

首先,社会分层是无形的压力,教育是重要因素和主要途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农村家长督促孩子苦学的至理名言,也推动着幼儿园的孩子们提前加入到学习的竞争中来。其目的是让孩子获得学历文凭和未来满意的职业,最终获得社会分层中的有利位置。这为农村幼儿努力学习小学教育的内容找到了看似“合理”的借口。

其次,通过考试沿教育阶梯拾级而上,无疑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可循途径。这样激烈的学业竞争成为必然。学业竞争的成功者和失利者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显而易见。这又必然带来更为激烈的学习竞争,也就不可避免地祸及农村幼儿园的孩子。

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中,89%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所谓“文化知识”是指识字(86%)、算术(83%)、讲故事(46%)、唱歌(28%)。92%的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是孩子将来升学的前期准备,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农村孩子在幼儿园伊始就被要求开始刻苦学习。这种倾斜的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园方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幼教营养不良。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在幼儿教育不能完全由政府承办的情况下,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当地幼教事业的发展。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幼儿园收取的学杂费。欠发达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没有稳定来源,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首先,经费的短缺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缺乏独立结构,农村幼儿园大部分附设在各个小学,办园条件简陋,无力为幼儿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与教育设施,无法吸引幼儿,也无法得到农村家长的认同。加之教育观念的滞后,识字、读本成了农村幼儿教师最为依赖的教育资源。

其次,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与发展。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低、待遇差。一些优秀幼儿教师千方百计摆脱农村生活去城市寻找发展机会。留下来的一些幼儿教师,因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朴素的职业责任感,促使她们希望帮助农村孩子走出贫瘠,走向城市,这使他们愿意积极工作,希望孩子们能多学“知识”——学识字、写字和做数学题等,为以后跳出农门储备“资源”。另一方面,教师教育虽然使农村幼儿教师初步了解了幼儿的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但这与家长强烈要求学习“有用知识”的需求产生矛盾,因此,迫于生存的压力,农村幼儿教师也不得不以教授识字、算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农村幼儿教师的这种两难处境不仅会影响她们的职业发展,而且会严重影响农村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对 策

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

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对农业人口的职业流动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现阶段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国家发展战略及其政策导向的有效性,改造城乡二元结构,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具有开放的流动渠道和公正的竞争规则的社会,使跨阶层的长距离向上流动成为可能。只有当社会成员普遍相信,学习竞争并不是获得社会位置的唯一途径,即使不上大学也可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才能从根本上把学生,包括幼儿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也只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体系与社会公平体系,才能缩短农村幼教与城市幼教的距离。

2.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幼儿教育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好本地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本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当中,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思路中。制订农村幼儿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幼儿园建设,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作为主管单位,除了年度审查评估外,重要的是要创新指导管理的理念,认真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形式上、内容上,帮助、指导各类幼儿园,加强硬软件建设。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教育的根基。

3.强化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大督导与评估的力度。

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必须切实履行其管理职能。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如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给予更多地政策倾斜,以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和督导评估,建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约束机制,端正办园方向。通过定期对农村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使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4.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切实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政策的导向,加大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各地农村幼儿教育的需要。办好农村幼儿教育师资是根本。将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地对从事幼儿教育的农村小学教师加强幼儿心理、幼儿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学内容等的培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5.转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寻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

改变农村幼儿家长的价值观念,形成合理的子女教育期望,最终有利于减轻幼儿学习压力。在这方面,农村幼儿园应发挥其教育辐射作用,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幼儿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早期幼儿教育的正确内涵,让家长们知道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会识、会写多少汉字,会做多少道加减算术题的“神童”,不能超越孩子的发展阶段,更不能拔苗助长,要还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以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为己任,不可急功近利;更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引导农村幼儿教育尽快从小学化的误区中走出来;还要积极尝试,努力探索,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德、体、智、美、劳等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他们美好的未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8.1

2 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新华社,1999.6.16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 下一篇:让兴趣扬起学习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