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发展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6 05:14:56

南京市发展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将其非核心的服务职能向海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转移。包括中国在内的印度、爱尔兰、匈牙利、以色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已经成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热点国家,其中印度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并垄断了美国市场。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统计分析显示离岸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经济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而其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因此对承接国来说吸引力巨大。2009年,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达2万亿美元,根据权威机构――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每年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

一、南京市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意义

国家及省市十分重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达100.9亿美元,南京服务外包执行额22亿美元以上,列全国第四,国际服务外包企业600家以上,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推动南京创新发展的一股强大的“绿色动力”。服务外包业的长足发展,对于南京市加快“三个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1.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抓住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继全球制造业向具有劳动力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之后,现在又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产业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在新一轮浪潮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国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哪个国家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就会获得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先机。与印度相比,无论是企业的敏感性还是政府的意识,我国都相对落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错失了机会。服务外包产业的转移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机遇不仅存在于现阶段,更在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南京若能以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为契机,借助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优惠政策,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就可以争取在软件外包、IC设计、后台服务、办公室支持、财务管理等领域取得突破。南京市一旦抓住服务外包产业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就会实现一次跨越发展。

2.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打造“世界办公室”的地位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要想融入高层次服务业“圈子”,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承接“服务外包”。当年印度几大城市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就是得益于承接了美国应对“千年虫”的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环节外包。20多年来,中国通过全方位承接世界加工制造业转移,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厂”。然而,随着经济的升级与优化,“加工厂”这一角色开始表现出某些负面效应,如高耗能、高污染、贸易摩擦等。面对这一新形势,我国适时提出要实现对外开放增长方式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从“世界加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积极进入世界服务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南京市若能抓住国际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地区,可以使南京不仅成为跨国公司制造业的外包基地,也能成为国际服务业的外包基地之一。

3.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业的支撑。南京市所处的长江三角洲是外资制造业集聚的经济活跃带。在南京的众多外资制造业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服务外包满足商务需求,延伸产业链条。以电子、汽车和化工产业为例,随着几家外资巨头企业齐聚南京,一大批外资零部件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也来南京投资落户,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庞大的软件及生产业外包市场,而且从地域上优先考虑南京本地的外包服务企业。围绕外资企业,南京发展软件外包,承接外资企业定制软件开发业务日益增多,而本地对外资企业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也为外资电子、汽车和化工企业集群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服务外包有利于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提升,促进制造业加速发展。

4.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

国际服务外包横跨招商引资、服务贸易、境外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的三个领域,是开展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的最佳纽带。承接服务外包是当前吸收外商投资的新方式。目前,全球服务业吸收的跨国直接投资已经从1990年的不足50%上升到60%左右。大部分的服务业投资集中在以出口为导向的服务外包业。因此,与服务外包相关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竞争的热点。承接服务外包是提升贸易层次的有效手段和实现跨国经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承接服务外包将加速跨国公司来南京从事“境外设厂”到“境外研发”的转变,提升南京市吸收外资的水平。此外、承接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通过在欧美、日韩等主要发包国家设点,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构筑客户服务网络,通过“国外接单,国内交单”为跨国企业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提升服务外包能力,加强南京与国际经济的互动。

二、影响南京市服务外包发展的swot分析

(一) 潜在内部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是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第5大国际货运机场和第6大客运机场,现已开通90多条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南京港是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对外辐射至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港口。2.通信优势。南京是中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传输手段,已建立起包括移动通信、光纤数字通信、网络通信在内的通达世界各地的立体化通信网络。3.人才优势。有50多所大学,数量在全国所有的城市中居第三位,每百名居民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居全国首位。南京共有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近百家。4.产业优势。南京制造业规模庞大,起步早、起点高,制造业的跨越发展产生了对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对配套的专业金融、物流、会计等服务外包的需求更为强烈。5.载体优势。近年来,南京的鼓楼、玄武、雨花台等区抢抓南京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机遇,初步形成了以软件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布局。

(二)潜在内部劣势(Weakness)

1.人才缺口。印度实行全民学软件的策略 ,形成了印度理工学院居最顶端,各大学居中间, 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居底层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南京虽然高校众多,但我们的人才结构是橄榄型的,高端和基础软件人才都严重缺乏。南京市已开始逐步建立一套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但目前还没有进入人才高产出期。因此,在这套培养机制还没有满负荷向社会输送人才之前,是南京服务外包人才短缺最严重的时期。在这方面,国内的大连等城市比南京具有更大的优势,大连已建立了6所软件学院,在校学生的规模达到2万人,有10万日语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2.产业分散。南京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同时确定了五个示范区(高新区、鼓楼区、玄武区、江宁开发区、雨花台区)。这样做可能主观上想要多点开花,但在客观上造成了力量分散、各自为阵,形不成产业集聚、群聚效应,而且可能使原已存在的同质化竞争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全市服务外包业整体的稳定发展。从国内其它基地城市来看,大多只有一、二个示范区,有利于集中力量,形成知名度,打出特色品牌。3.规模较小。和印度众多万人员工以上的企业相比,尽管南京已经有联创等一些超过千人的企业,但是上规模的骨干企业和优秀的领军人物不多、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4.创新不足。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创造性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而企业研发经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企业创造性的发挥。

(三)潜在外部机遇(Opportunity)

1.业务规模扩大。一方面,外包的金额越来越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外包的职位越来越多。目前白领工作流向较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数量急剧增加。波士顿一家咨询公司估计,在过去3年里,美国约有40多万个白领服务业工作岗位被转移到海外。2.业务范围拓宽。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而且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外包出去。在中国,目前主要有三大客户群在寻找外包基地,一是中国本地的公司;二是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三是总部在其他国家,但在中国有办事处的跨国公司。3. 市场日益成熟。我国日渐成熟的服务外包市场也促使国际服务外包业看好中国。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的大型企业,都逐渐将其非主营、非核心的业务包给本土公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内包市场。

(四)潜在外部挑战(Threaten)

1.国际贸易保护。以美国为例,美国通过一系列限制美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的法案,禁止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将政府项目、政府出资项目外包给非美国公司;对外包项目的美国公司不给予政府融资支持和贷款担保,并要求美国公司在贷款申请中提交国内及海外员工人数变化情况,对本土员工降低大于海外员工增加的不予批准等。

2.国际竞争加剧。服务外包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也在加剧,现在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加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中国国内外包城市之间的竞争都在加剧。

三、南京市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建议

南京市已经被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授予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这标志着南京在我国服务外包领域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基础实力,但是南京与大连、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目前还处于服务外包发展的二线城市,这与前文提到的南京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是不相称的。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并垄断了美国市场。在提出对策建议之前,先学习一下印度的主要做法:一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是印度等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印度总理拉・甘地提出要“用教育和电子将印度带人21世纪”的发展理念。明确了印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了鼓励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近年来,印度政府继续完善相关法律,出台了世界上最严厉的《版权法》和《信息技术法》、《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法》等法律,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印度服务外包从业务流程外包向知识外包演进。二是丰富的人才支撑是服务外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印度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按照美国MIT的模式办了7所理工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根据印度官方的统计信息,全国有380所大学和学院开办计算机专业,每年可培养12.6万名信息技术人才。每年印度的大学毕业生为154万,其中理工科学生有45.5万。这些人才储备为印度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为适应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强劲势头,印度信息技术部还制定了一项名为“知识行动”的人才培养计划,应对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三是严格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是服务外包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印度有300多家软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是世界上通过认证最多的国家。100多家软件企业通过了最高等级的CMM5(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也是世界上通过该项认证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严格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印度软件企业在项目管理上表现优秀,对项目完成时间、项目质量和成本的控制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麦卡锡公司的调查分析,全球软件开发项目中仅有16%能按时完成,而印度10大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按合同时间交付完成率在96%以上,正是依靠这些竞争优势,印度外包企业垄断了美国60%的外包业务。

学习借鉴印度经验,建议南京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提高南京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

1.营造优良环境。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对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给予审批和登记的便利。要提高通信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增加带宽,提高高峰时段的互联网服务效率。要建立服务外包信息网,搭建服务外包交流平台。要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依法保障服务外包企业和员工的合法利益。

2.加快产业集聚。南京服务外包企业和园区的共性问题是地域分散、个体规模小、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偏低,没有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对外不能有效引资引智,对内不能有效起到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从南京的实际出发,提高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迫切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流动和优势互补,形成整体效应。建议打破地域、业务界限,组建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协同作战和整体作战能力,促进外包产业集聚,产生1+l>2的规模经济效应。

3.开拓重点市场。一是日本市场。南京与日本许多城市之间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保持着紧密联系,大批日本企业来南京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南京市积极抢占日本服务外包市场,是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长远发展的突破点。二是欧美市场。欧美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外包业发包方,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主战场。目前,中国承接欧美服务外包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处于市场开拓的阶段。逐步扩大欧美市场占有份额,将最终有助于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向一线城市迈进。

4.培养专业人才。印度服务外包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经完全跨越了我们传统的结构,能懂得几国文字,懂财务,对各个国家的财务体系和法律都要有一些了解。南京必须着力解决人才紧缺、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实际问题,积极实施外包人才培养工程,探索毕业生前置培训,扶持企业在岗培训,建立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大力发展社会培训中介。为服务外包企业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为南京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提供智力支持。

5.完善政策法规。要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并在广泛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在土地、税收、资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抓紧制定出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政策措施。要出台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因为承接服务外包不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争取在承接服务外包过程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才是关键所在。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将承接转移和独立发包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6.打造外包品牌。印度之所以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首要承接地,关键是维普罗科技公司、塔塔咨询公司等服务外包行业重点公司,都非常注重品牌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才吸引美国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源源不断地向印度公司发包。南京要想在新一轮国际服务外包的大潮中成为 “领头羊”,应紧紧依托“两园五基地”的整体竞争优势,注重服务外包的品牌建设,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外包品牌企业和品牌园区。

(作者单位:南京市下关区阅江楼街道工委)

上一篇:中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 下一篇:巴塞尔协议Ⅲ迈出银行监管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