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实践中历练学生的自主发现思维

时间:2022-10-06 04:49:58

在数学实践中历练学生的自主发现思维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大量使用了“经历 (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注意给学生提供经历探究过程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知识。

一、摆脱教材内容的束缚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得出,传统的教法是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教师提出问题:分数有没有基本性质呢?之

后,通过把4张相同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再给其中的 1/2;2/4;3/6;4/8涂色,通过观察发现“1/2=2/4=3/6=4/8 ”然后引导学生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观察等式,得出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这一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结论的得出毫无疑问是顺畅的,但学生对为什么要分纸条、涂色,为什么要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看事先一无所知,他们只是机械地再现了教师的意图,没有给学生创造“比较――择优”的情景,教学的结果是:学生不能主动用得出的性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是不成功的。

为此,我大胆改革教材。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分数最大,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组分子分母各不相同的分数竟然相等时,他们既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惊异:数学是多么奇妙!我让他们在“若干个分数”这样一个开放的背景中进行自由选择,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去找出相等的分数。这样,不仅弥补了教材内容单薄、方法单一的不足,而且给学生创设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情景,为展示答案及过程的多样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调控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料。

二、突破教学模式的限制

研究性学习重在突出学生探究的过程性。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来作为保证,况且,多数思维较慢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才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基本素质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变“讲”为“导”,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发现规律,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智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目的。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教师先出示一组四边形彩色图片(梯形、平行四边形、任意四边形、长方形),请学生观察一下这些图形都各有几条边,请学生给它们取名字――“四边形”。然后请学生从中找出长方形,问:“你们为什么说它是长方形?”学生只是凭自己的主观直觉认出长方形,要他们用确切的语言表述什么是长方形,这可难住了同学们。“为什么?”这时他们迫切想知道怎么回答,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心情,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发给一套前面出示的彩色纸片,放手让学生自己用纸片做实验,然后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磋商。由于线段接触得比较多,“对边相等”能很快找出,学生还不习惯于找角的特征,参与他们一块活动的教师,可装作无意识地观察角、比试比试角,这里的引导作用是“无声胜有声”,学生很快找到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议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积极参与长方形特征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既发现了知识,又促进了智能的发展。

三、改革学习评价的策略

学习评价包括知识、能力的评价,也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有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对自己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还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评价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影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所以教师要首先乐于接纳学生所有的观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多数同学来说,当他们大胆而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并不完全正确的思路时,也就正是教师掌握学情、调整课堂教学评价的最佳时机。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一课,在学生试做1/4、1/3后,我说:“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一定想自己探讨吧!”一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了“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这一规律。事后我及时对此进行了评价说:“同学们太聪明了,老师还没讲,自己就学会了新知识,真了不起!”这一即时的评价让学生情绪高昂,兴致勃勃地进入了练习的情境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情景,并自觉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评价与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云山小学)

上一篇:“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下一篇:我不为生气而种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