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05 11:02:28

素质教育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方法探究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进。”科学发明与创造很多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人手。质疑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提问题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提问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推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教学时,凡是学生想问、敢问、能问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发问。不管是开始上课、课后练习甚至是课中老师讲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学生要提问,都可以让他发问,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建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巩固运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从问题的提出到个人的探索再到交流研讨,各个环节提供问的机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新课的导入就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索,给学生以思考的充分时间与广阔的思维空间。最后在合作交流时给学生搭建提问、研讨的平台,在学生展示自己思路的过程当中,其他同学去倾听,于不懂处质疑。接着运用所得结论解决问题,仍然可以提出疑问及不同见解。这样的模式,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有提问的资源与机会,让提问随时伴随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氛围

一个教师的活跃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民主程度,同时学生也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氛围内才能摆脱传统的师生观念,大胆向教师提问。民主教学氛围的实现,要求教师应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问精神,与学生平等相处,充分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并学会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从而将学习的平台,打造为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其实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并且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别人的认同和激励会给予其极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赞美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更具亲和力。当然教师在肯定学生和赞赏学生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儿童生来就有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他们对眼前的所见所闻都会觉得是新鲜的,时时充满着惊奇,于是,好问成了孩子们的天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好奇心会逐渐冷却。究其缘由,或是小学生对提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是缺乏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洼,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学生了学生乐问的兴趣。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期待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充分预设铺垫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所以往往学生想到的问题还是比较肤浅,研究与探索的空间不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的预设铺垫,使得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能更加的丰富,有探讨的价值。

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一单元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这一道理,而且要上有能力的学生知道为什么“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所以在教学之前我认真仔细复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特别是对商在哪一个数位上进行了重点复习,从而提出了为什么“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这个问题。因为有了铺垫,有了知识上的准备,这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出现就自然而然。合理的铺垫与点拨加之平时的积累学生会提出更多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

五、训练学生提问

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提。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善于提问的关键。其实,我们可以从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

1、观察提问。即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自然联系的实际情况,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拿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完全相同?几条棱等。

2、类比提问。即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并提出问题。

3、质疑提问。即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一种方法。

4、联想提问。即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2+2与2×2相等,而3+3与3×3却不相等呢?”

结语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参考文献

[1]王宁宇,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数学思维[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

[2] 李会东,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参与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

[3] 冯周媛,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三个点”[J],华章2009

上一篇: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养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