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解析初中数学应用题

时间:2022-10-05 10:50:54

怎样有效的解析初中数学应用题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和应用题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65-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初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善于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从各省市的中考数学命题来看,也更关注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呢?

一、浅析初中生感到学应用题难的主要原因

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解答对学生的素质考核是全方面的,既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又能检查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感到应用题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能力不足。由于年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初中学生往往对图片或动画更感兴趣,而对文本材料的阅读能力不强,理解文字的能力较差,抓不住题中的关键词句,不得要领;对所出现的文字较多的应用题还可能产生视觉疲惫,分不清主次,如重庆2005年中考题的文字有290字,有些学生单从太多的文字叙述上看,就晕头转向了,何来得进行深入地解题分析。这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抽象思维能力差。抽象思维发展相对不足是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特征。这一思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数学应用题学习,影响应用题的解答效果。初中数学应用题里都含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都是带有一定抽象性,抽象的程度越高,应用题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广;但是越抽象的数量关系也是越难理解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数理概念无法形成抽象思维,对一些数量关系难以分析、归纳。即使教师帮助分析、归纳过的,他们也不一定会解答。他们在分析应用题时表现呆板、不灵活,不能进行多种途径进行尝试解题,没有灵活分析寻找数量关系的意识。

(三)学习数学兴趣不浓。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越是到初中二年级以后,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越产生极大的两极分化。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是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最好体现。由于一些学生觉得应用题数与代数式的计算很是复杂难于计算,久而久之,他们对应用题就产生了较强的畏难情绪,对数学学

二、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寻求一个更好地应用题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学生身边的应用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选择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掌握知识。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他们会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有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骑自行车的亲身体验(大多学生是骑自行车上学的),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然后告诉学生,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顺水逆水行船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选择学生有生活经验的事例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应用题的分析能力。

(二)帮助学生理解背景及其数学原理。应用题的背景材料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在经常以简单题做铺垫,使他们学会对背景材料的分析,进而进一步理解复杂的背景材料。

(三)为应用题教学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巧妙地结余合各个知识点的训练,编制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题,比如:环保问题、节水问题、利润计算问题等等,并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成为一个有数学头脑的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今天,在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普遍提升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显得成为重要,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和应用题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上一篇:谈谈“截长补短”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 下一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创新的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