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灵活教学方法优选

时间:2022-10-05 10:45:24

初中历史灵活教学方法优选

摘 要: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要能借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去互动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来发展历史观点,然后经过优化归纳汇总得出客观的问题答案。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践讨论认知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历史;灵活;互动;对比;交流

有过历史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历史,许多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听故事阶段,往往不能深入探索到对应的概念和规律中来。对此,新课改要求我们放弃传统的理论说教和故事宣讲,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受到启发,进而经过互动讨论完成对历史规律的掌握。鉴于此,我们联系教学实践优选两个角度对怎样开展初中历史灵活教学进行分析。

一、引导互动交流,启发深入探索

当下中考历史题目也越来越趋向于开放,往往没有固定答案,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对历史分析能力的掌握。所以历史教学中我们就要体现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索。

这里以甲午战争这段历史教学为例,笔者结合教学目标以情境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甲午战争:学生可以分为“大清派”和“日本派”,两派分别站在各自的角色立场模拟场景进行问题讨论。这样的讨论课学生表达欲望很强,思维很活跃,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他们掌握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技能,进而在知识生成中直接迁移技能。

二、通过联系对比,深化认知理解

历史知识不是孤立的,需要学生前后联系,横向对比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发散历史思维,我们就可以针对类似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进行深化认知。整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历史背景和前人的讨论成果,从而汲取知识,形成知识脉络。

例如,我们学近代史时,笔者就以日本和中国进行对比设置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用全新的观点来解读历史走向:“为何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的百日维新却失败了呢?”“洋务运动对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有启发性意义吗?”……如此开放的话题设置,让学生通过对比产生形象认知,在搜集材料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对历史知识的体验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只强调背和故事梗概,我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任斌英.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2012(19).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中几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让学生的心灵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