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5 09:30:57

浅谈对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的影响,中学生的阅读量少,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书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审美氛围,为学生享受审美乐趣积极创造条件。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从语文教师自身做起。教师广泛涉猎大量的刊物,及时发现并推荐优秀的适合于学生的作品给他们,有效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在班中树立读书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学生刊物,提高语文素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

2加强方法指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一读,圈一圈,划一划,想一想,抄一抄,写一写。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倾向应及时予以纠正。现在学生课外阅读功利性很强,一切为了考试而读。例如,有的学生作文不理想,就买了一大堆作文选、作文大全之类的读物,囫囵吞枣,乱读一气,其结果是作文能力没提高多少,学生的阅读兴趣却一下子读没了。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得有多大提高,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既不动笔,也不动脑,看完就了。这种阅读,时间一长,既浪费了时间,又消磨了意志,对这种懒汉式的阅读必须适当予以控制。有些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似乎特别高,埋头伏案,废寝忘食,学习成绩却江河日下。他们阅读文学作品不去探究文学作品引人入胜的根源,不去学习作品的精美语言和新奇构思,而是一头钻进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被迷得欲罢不能。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否则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3语文教师还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变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学生与文本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同时,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更要努力改变教学方式:

3.1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由的审美氛围。 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总喜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准备回答!”结果一篇美文化成了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学生很难品尝到美,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注重情感体验,是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教学建议”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3.2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自主的阅读课堂。 加强自主阅读,以"书"为本,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无论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放弃书本(课文),而围绕教师从课本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打转转,虽然偶尔也能读读课文,但却是七零八碎点缀式的,学生无法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这样的教法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因此,强调自主阅读,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首先,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时间,不做任何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沉入书中浑然不觉,完全迷醉于作品内在蕴涵之中,让他们在文本提供的精神殿堂里徜徉,心灵得以舒展升华。使学生拥有纯属于自己独立的阅读空间,尽情体验。只有在这样阅读气氛中,才会除去心中的浮躁,切身感到阅读是美丽的,从而涌起阅读的渴望;也只有在无拘束的阅读氛围里,学生才能为自己的心灵做主,任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在作品中翱翔,从而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或是疑窦丛生,或是豁然开朗。还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提高原始初读的质量。

其次,创设互动交流的和谐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燃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尊重学生自由的阅读心境和表现欲,要在交流中从容而大度地聆听,精细而智慧地甄别,坦诚而热情地参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总之,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自由交流、互相竞争,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阅读局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幸福,让阅读成为他们终身的习惯,让阅读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让阅读给他们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读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高中词汇记忆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汉族教师在彝族地区如何突破一年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