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

时间:2022-07-29 03:47:30

浅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初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即将被淘汰。所谓教育,就是使学生除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模式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任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兼有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且,具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在培养具象思维的同时,抽象思维也不可或缺。但是,究竟该如何来培养这两种思维呢?

一、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

普通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而学生则是机械地听课,没有真正融入到听课的环境中来,由于静多动少则导致了学生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永远是在老师光芒下的配角,学习的兴趣当然不会提高,当然收获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新型课堂老师以学生为主导,把每个问题转化成活动,融入到生活,贴近实际,这样使学生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无聊枯燥的理论知识,还能从各个活动中获得乐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为了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基数跟序数的关系,我们就拿排队来启发学生,并且还做了一个排排坐的游戏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数学中有一节课是“人民币的认识”,虽然不少学生很早就用钱买过东西,但是货币的兑换方面知识还是有漏洞的,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就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模拟超市,有卖的有买的,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同时还学到且巩固了自己的知识。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与数学紧密而不可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应该跟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学数学又学生活,真是一举两得。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上组织跟本堂课有关的活动,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二、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一道数学题往往有两种甚至多种的解题方法,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成员可以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给出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别人的想法。不是有一句话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仍然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样看来,小组的讨论分享甚至比老师讲课还有意思。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在交换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创造思维。例如,有一个零件如图,其中角A是90°,角B是30°,角D是20°。某位师傅通过测量得出,∠BCD=142°,题目要求我们判断这个零件是否合格及其原因。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通过研究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总共得出了四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也许这道题目除了这四种方法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这些我们暂且不管,我们现在重视的是,如果这道题目只让一个学生做,能够想出四种方法来是很难的,然而对于一个班的学生来讲,这就简单多了。学生在分享自己的方法的同时,还能学习其他方法,促进了学生们的创作性思维。

三、在创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跟学生一样,老师也需要创造力,因为每个学生年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同,这就需要老师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拿到题目后,先是自己观察这道题目,明确这道题目要考什么,涉及了哪方面的知识点,在进行探索,并且思考是否有多种不同的解法。然后再跟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交换自己的想法思维,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小组的讨论,归纳分析整理。这样,一种类型的题目就这样解决了。因此通过老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的探索实践过程愈来愈系统,经过这样一个学习知识的模式,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学生则会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清楚地发现每一个问题的内在联系,解决任何一种题型都游刃有余。

四、在类比迁移中发展学生的深刻思维

何为思维的深刻性?其实就是能够使思维活动达到最顶峰的工作状态,能够尽可能的想象并理解极其抽象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化抽象为具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有一种问题是六个小正方片按照不同顺序拼起来,问哪种可以组成正方体。这种问题就需要非常深刻的抽象思维。有些问题则需要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它的本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激发这种深刻的思维呢?在教学中有三点需要遵循: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概括能力;要理解并掌握经典的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在应用题型的理解计算能力,还有理解应用题的结构能力。结构在数学题目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往往理解了一道数学题的结构,剩下的几乎就剩下计算了。所以,理解结构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中之重。

五、在猜想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想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好多著名的猜想,猜想是数学中的升华。在数学中,猜想就是灵魂。有些学生不敢猜,总是害怕出错,但是,谁不曾出错呢?哪个著名的理论最初不是起源于猜想呢?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猜想,一道难题,往往在猜想中得到灵感,思维瞬间爆发,题目迎刃而解。在教学中,还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去体会、去猜想,然后再通过探索、操作、合作来检验猜想的正确性。当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时候,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涨。

六、培养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除了受到知识层面的影响之外,人的创造性思维还会受到个性的影响,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因此,创造性思维的深浅当然也就不会一样。培养健康积极进取的个性是我们的任务。比如除了要树立短期的学习目标之外,还要树立长期的远大目标,短期目标提高学习,长期目标受益终身。在这两种目标的共同作用下,学生便会努力进取,勤奋刻苦,持之以恒,进而也就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老师会让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渐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杨辉三角”“海伦公式”等,了解数学前辈的光辉事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对待数学,所以,树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树立目标是其一,其二便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态度,提倡善问,提倡思考。在思考和探究询问中提升创造性思维。不少时候,因为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不够深刻,会提出一些相当幼稚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耐心的给予指导,而不是嘲笑学生,老师要适时地给以学生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老师的主要任务,传统的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已然被打破。老师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喜悦与激动。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如何真民主 下一篇:咬着牙也要给青春期孩子足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