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四法”

时间:2022-10-05 08:50:26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四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9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关爱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往往是从教学这一门学科的教师开始的。如果学生喜欢该学科的任课教师,那么他也就会逐渐喜欢这门课。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用“爱”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生活上要关心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崇拜教师,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赞扬,或者与教师在课堂之外有所交流、接触,学生都会表现得很兴奋,对这一学科也会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其次,学习上帮助学生。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绩好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会表现得更强烈。而对于那些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则会对数学的兴趣表现得越来越消极。所以教师要及时帮助“学困生”,让他们及时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教师不仅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而且还要注重课内的辅导,同时还要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的特点,把许多有趣味性的东西挖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的故事引入新课:“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化斋饭,化到了一个大饼。于是师徒四人商量怎么分,孙悟空说:‘我要吃。’沙师弟说:‘我也要吃。’猪八戒说:‘师傅,我要吃,比他们的大。’同学们,到底是大还是大呢?”这样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三、重视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这也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让学生摸一摸圆柱体的表面。学生通过动手摸认识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平面;再让学生测量实物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周长,计算出半径,进而认识到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接着让学生摸一摸圆柱体的侧面,让学生感觉到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这样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圆柱体的特征。再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内容时,让学生在实物操作和问答中弄懂算理。学生在摆弄具体事物时,思维发散,印象极其深刻,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四、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应该积极鼓励、表扬。这样就会使学生确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这样就在无形中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像我们班的彭××同学,虽然他学习差,反应特别慢,但是他爱向我问问题。我没有歧视他,也没有怕麻烦,每一次在我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下,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看到他点滴的进步,我适时鼓励,让他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好数学的“金钥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各种合理的渠道,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激活数学课堂 实现增效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