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转变

时间:2022-10-05 06:37:48

谈数学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转变

摘 要: 传统的数学教学仅重视教师怎样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从“传授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从“教学生学会”向“引导学生会学”转变;要求教师的教学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要求教师从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呼吁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育观念 更新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仅重视教师怎样教,教师的“教”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和配合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有一个“经历、体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学会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观念。

一、教师要从“传授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个性,思维单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这一角色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应成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以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直接传递知识应越来越少,而应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体验、学习探究、猜想、证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例如,在四边形的教学中,对有关任意四边形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这一教学,我不是单纯地进行证明,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先将四边形改成各种特殊的四边形,组织学生观察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再从特殊的四边形到任意四边形,促进学生对类似的问题能自主地通过改变问题的属性,进而提出更多的富有建设性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中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二、教师要从“教学生学会”向“引导学生会学”转变。

教学活动的目标,是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认知世界的需要。新课标重要理念就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会学数学”。因此,教师在讲授一个新知识点时,应改变过去先按照教材体系导出结论的模式,通过丰富的情境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体验、进行合理猜想实践、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发现、反思证明,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能力。例如我在“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定理”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一张纸上剪一个三角形,将其撕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一个角,另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再剪一个与刚才一样的三角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交流归纳得出,有以下三种:1.利用第一部分三角形一个角(不能确定);2.利用第二部分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可以确定);3.两部分都需要(可以确定)。然后,我引导学生对三种意见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学生很快都悟了其中的道理,从而得出判定定理。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P149问题2“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关于体育比赛规则的经验出发,设计了一些对抗性体育游戏,让学生进行胜负判定。学生经实际操作发现存在着不等关系。我通过此项活动,给学生展示真实材料,让学生经历并感受从现实背景到提出问题,再到分析、尝试、解决问题与运用知识的全过程,体验从具体情境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的教学要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在教学改革中,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怎样教与如何学是观念更新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过去教师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却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典型习题,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想。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上,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操作感知、概括、反思、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知识规律。例如在人教九年级上册“垂径定理”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准备好的圆发现,把圆沿着直径对折总是重合,由此归纳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紧接着我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O任意画一条弦AB,作直径CD使CDAB于E,将圆沿着CD所在直线对折。然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了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教师要从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传统的教学评价做法,从内容上来说,教师评价是以单一的知识内容、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使学生处于被动、被裁决的地位。这样学生不仅丧失了锻炼自我鉴别、自我评价的最好机会,而且由于教师的长期包揽,形成了一种对作业评价缺乏责任心的依赖思想,使评价对学生的反馈缺乏有效性。因此,新课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心从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做法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在评价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要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同时,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如“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等等。教师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可加以不断改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方面:一是完善书面考试、检查机制内容和方式,把形成性测试和综合性考查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测试结合起来。二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评价反映出来。三是把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情况、问题的回答情况、与同伴合作交流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真实记录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观念转变体现在优化教学过程,课程知识整合有序,教学方法灵活互动,教师角色的转变,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多个方面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

[2]新课程理念.

上一篇:职高数学教学不能忽视情感教育 下一篇:构建“探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