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05 04:20:39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从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两个角度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9-0042-03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外资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就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国内外的文献中,关于FDI对就业影响的文献很多。从各学者的研究来看,FDI对东道国就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两方面,其中就业数量主要从总体就业数量、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就业数量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就是基于这一思路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

一、FDI与就业数量

FDI对就业数量的影响主要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直接效应就是外资企业直接吸纳的劳动力,间接效应主要是指外资企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带动的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就业的增加。各学者的研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并且研究可划分为总体就业数量、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就业数量。

1.FDI与总体就业数量

一般来说,FDI对东道国就业数量的增加是有积极影响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认为,FDI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活动既创造直接就业机会,也创造间接就业机会。众多学者对FDI整体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多数研究表明,FDI会对东道国的就业总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蔡、王德文(2004)提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显著效应。外资企业对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作用。徐磊(2006)对中国就业与中国FDI流入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FDI都是影响中国就业的一个Granger原因,而且FDI流入量对中国的就业存在正向的拉动效应,提高了中国的就业水平。周星辰、吴威(2006)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角度探讨FDI对就业的间接效应,认为FDI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量的吸收。沙文兵、陶爱萍(2007)对改革开放以来FDI流入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FDI与我国就业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FDI每增长1%,长期来看将带动我国就业增加0.13%。金碧、陈仲常(2007)认为FDI对我国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其独资化倾向对就业也是显著的正影响。Hristijan Todoroski(2008)考察了FDI对波兰就业的影响,结论是FDI对就业增量和存量两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利用外资可以促进失业率降低和就业增加。李捷瑜、王美今(2009)研究了FDI对东道国技术变迁与就业的长期影响,认为FDI能显著地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但却妨碍了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则恰好相反。

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FDI对就业增长无显著的正向影响,特别是在长期内,FDI的进入会挤占国内企业的空间,造成挤出效应,而且随着FDI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长期甚至会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例如,Rhys Jenkins(2006)研究了FDI对越南就业的影响,指出尽管国外公司在工业产出和出口中占有很大份额,但是因为这些投资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其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而且,间接就业效应是很小的,甚至是消极的,因为外资创造的产业联系是有限的,并且可能对国内投资造成挤出效应。卢晓勇、孙宏、李红(2006)认为FDI的就业效应应该是一种间接和长远的效应,且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特征。FDI的最初流入能够带来新的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就业机会,但是随着FDI的大量流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引起失业,同时外资引入带动我国产业发展与优化的同时也会引起我国产业空洞化效应,会在短时间内带来更多的结构性失业。秦小玲、董有德(2007)研究指出,FDI对我国就业带来了正面影响,但随着FDI进入的产业结构越来越高,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过渡,使得其对就业数量和结构的促进作用逐渐弱化,消极影响逐渐增强。牟俊霖(2007)运用中国1984-2005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1993年以前FDI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显著,负的间接就业效应也很显著,1993年以后直接就业效应和负的间接就业效应都在减弱。

2.FDI进入产业与就业数量

一些学者深入到产业内部,对FDI进入的产业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外资投入不同的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影响较大的主要在第二、第三产业,并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大于第二产业。黄华民(2000)研究FDI对我国不同产业的就业影响,表明FDI对第一、二产业的就业起到负面作用,对第三产业则起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效应为负。Anna golejewska(2002)分析表明,波兰改革时期FDI对制造业部门就业增量和存量存在直接影响。丁明智(200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FDI对就业影响为正效应,从三次产业角度看,FDI在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效应比较显著。Martin Falk and Yvonne Wolfmayr(2006)考察了奥地利在中东欧地区的FDI对当地国内就业的影响,对服务部门的分析表明,在国内就业及国外公司的就业之间长期内存在互补性,在短期内存在一个很小的替代关系。对于制造业来说,国内就业和国外就业之间存在着普遍替代关系,但是由此产生的替代效应很小。王燕飞、曾国平(2006)认为FDI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就业及促进就业人口非农化,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不利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周旭峰、许雄奇(2006)分析表明FDI对第一产业就业贡献不显著,对第二、第三产业存在明显正的贡献,综合来看FDI对我国总体就业贡献并不显著。尉雪波、谢海艳(2009)通过对山东省FDI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从三次产业内部来看,FDI对三次产业的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孙庆刚(2009)提出FDI主要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和技术外溢两个方面的作用机理来影响东道国就业结构,在对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中,FDI对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最低。庄起善、李慧(2009)通过对中东欧国家分析发现:FDI的流入能够造成就业结构的改变,即增加服务业就业比重,降低制造业就业比重。

3.FDI进入区域与就业数量

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对我国各个区域的实证检验,得出FDI对就业的影响在我国西部地区较大,中部地区次之,而东部地区较小,主要是由于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及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例如,郑月明、王伟(2007)考察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东部地区FDI有机构成的提高,FDI对东部地区的就业促进效应要小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郝雁(2008)研究认为我国中部地区就业量对FDI最敏感,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蔡兴、莫骄、冯志坚(2009)考察出口和FDI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出口和FDI对国内就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二者的就业弹性都呈现出从东部往西部递增的趋势。周启良、湛柏明(2009)分析得出FDI流量对中国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较明显的正面作用,且由于东部地区FDI流量较大,因此对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存量则对中国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间接的负面效应,而对东、中、西部就业数量的总体就业效应为正,就业质量的总体效应为负。

二、FDI与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主要包括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等方面。从文献来看,外资对中国就业质量的改善被很多人证实。例如,张帆、郑京平(1999)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认为跨国公司倾向于投资劳动生产率较高、利润率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和人均工资水平较高的行业,因此跨国公司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Xiaodong Wu(2000)认为FDI通过提升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来提高东道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李雪辉、许罗丹(2002)对广东的工资水平进行研究,得出FDI流入与工资水平上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邱晓明(2004)研究得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由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行业发展,直接增加就业的作用明显弱化,导致就业效应发生了变迁,间接效应增强,其中包括FDI扩大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改善了东道国就业质量。张二震、任志成(2005)分析了FDI与中国就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指出FDI加速了中国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FDI通过扩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刺激供给、制度和技术外溢等多种途径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结构升级。陈飞翔、郭英(2005)认为,FDI主要是通过影响东道国的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提升东道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薛敬孝、韩燕(2006)通过对FDI流入对我国就业情况的影响分析得出,FDI对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就业结构的优化都具有积极影响。

从上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从FDI对就业数量的影响来看,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就业数量的直接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从间接效应来看,较多的学者倾向于消极影响,并且长期来看消极影响将占主导。从不同产业和地区来看,FDI对就业影响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因此,FDI对西部地区的就业效应较大,而东部地区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FDI的投入主要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集中,因此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较低。因此,我国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其产业流向和地区流向,尤其要注意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从FDI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来看,许多学者研究证实了其积极影响的存在。我国在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一些加工制造的低端产业环节向高端的产业转换,尤其要注意其对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当前国内关于FDI对就业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略显不足,而且由于实证研究因为采取的方法和指标的区别,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很难令人信服。因此,关于FDI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还需要更深入细致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蔡,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财政论丛,2004,(1).

[2]Hristijan Todorosk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ohesion to employment case of Poland[J].Master Thesi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ay 2008.

[3]Rhys Jenkins.Globalization,FDI and employment in Viet Nam[J].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Vol.15,No. 1(April2006).

[4]李捷瑜,王美今.FDI、技术进步与就业:国际经验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2009,(5).

[5]秦小玲,董有德.FDI产业选择的变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分析[J].经济师,2007,(6).

[6]周星辰,吴威.FDI的技术外溢与就业创造模型[J].经济论坛,2006,(12).

[7]卢晓勇,孙宏,李红.FDI引入对中国就业效应分析[J].技术经济,2006,(12).

[8]牟俊霖.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4).

[9]邱晓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变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3).

[10]沙文兵,陶爱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7,(4).

[11]金碧,陈仲常.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传导渠道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1).

[12]徐磊.中国就业与中国FDI流入量的协整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1).

[13]黄旭平,张明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面板VAR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

[14]张二震,任志成.FDI与中国就业结构的演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5).

[15]孙庆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9,(7).

[16]庄起善,李慧.中东欧国家FDI、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与贸易,2009,(5).

[17]Martin Falk and Yvonne Wolfmayr.Austrian FDI in Central-Eastern Europe and Employment in the Home Market[J].Austr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WIFO.April 2006.

[18]丁明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软科学,2005,(19-3).

[19]Anna golejewsk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ts employment effects in polish manufacturing during transition[J].Paper provided by Economic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Department,Faculty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Gdansk, Poland in its series Working Papers with number 0204.2002.

[20]王燕飞,曾国平.FDI、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J].世界经济研究,2006,(7).

[21]尉雪波,谢海艳.FDI对山东省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3).

[22]周旭峰,许雄奇.FDI对我国就业贡献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6).

[23]黄华民.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实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0,(5).

[24]郑月明,王伟.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

[25]周启良,湛柏明.FDI对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3).

[26]郝雁.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省际分析[J].经济经纬,2008,(4).

[27]蔡兴,莫骄,冯志坚.中国出口、FDI与就业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经济地理,2009,(2).

[38]陈飞翔,郭英.关于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关系的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5,(2).

[29]张帆,郑京平.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9,(1).

[30]李雪辉,许罗丹.FDI对外资集中区域工资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2).

[31]Xiaodong Wu.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nd wage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Economies Review.2000,(11).

上一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与转变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