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带教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02:38:39

护生带教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护生;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76-01

临床实习是每个医科学生的必经阶段,也是护理实习生从学校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过渡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临床护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学生还要把理论上升为临床实践技能的掌握[1]。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招收护生人数不断增加,护生素质的参差不齐,给医院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我院护理部针对近年来护生及带教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开展讨论和研究,总结带教过程中的问题,改善带教方式和方法.加强护生岗前培训,重视护生心理及生理状况,选拔优秀带教老师,从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于带教方面的问题

一、实习护生的问题

1.角色转化比较慢:护生由于刚刚从学校步入到工作岗位,内心充满了好奇与胆怯,从心理上不能正确认识护理岗位重大责任。

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经过了3-4年的学校学习,大部分的护生的理论成绩较好。但具体的临床工作与书本理论的衔接有一定的差距。

3.安全意识淡薄:对于现在90%的“90”后护生而言,她们大部分性格热情开放,勇于竞争。做事大胆、不拘小节、行动迅速但不计后果。缺乏慎独精神,并且犯了错表现出无所谓,对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毫无认识,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二、带教老师的问题

1.对带教工作不重视:在临床上很多实习生认为带教老师只会让他们做跑腿或机械性的工作(如扫床、更换被服、测体温、血压、换液体)却不能详细的讲解护理操作细节和重要性。久而久之护生认为护理工作枯燥、乏味。

2.带教操作不正规:有的个别科室护理任务重时,带教老师在带教中操作不正规,事必导致护生出现轻技能、轻护理的现象。

3.消极行为影响大:很久以来临床工作中护士的职业风险高,以及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带教老师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了懈怠的消极情绪,从而直接动摇了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对策

一、加强理论知识,积极接受新技能。

要求带教老师做到基础扎实,技术操作娴熟,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护理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更新 ,带教老师也应积极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发现自身理论操作水平不足时,不要固步自封,应该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向护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注意为人师表,正身为范。

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端正工作态度,恪守职责,遵循“以德为先,以质为本”的原则。带教过程中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带教老师不仅要教会护生护理理论操作技术,更要教会护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勇于奉献的精神,做到尊重自己更尊重他人。

三、消除护生心理压力,耐心带教。

老师以热情的态度、和善语言介绍自己及工作环境。护生刚刚进入到一个科室,科室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很陌生,也能够燃起他们对学习工作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对待每一位护生,应向她们详细讲解病区住院环境、医护工作人员、环境设备、各种物品摆放、各项规章制度、打接电话和与人交谈时所应该使用的文明用语。

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护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带教的同时也应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护理知识。带教过程可根据护生的学习的不同时期,做好教学计划,进行细节带教。例如实习初期是学习知识强化记忆的最强阶段,也是学生求知欲最强的阶段,应注重正规化的操作指导并结合理论知识的提问,加强印象。在带教中晚期对待护生应多说、多做、多指导,及时纠正护生在护理工作中不正规的操作,做到“一看、二练、三放手、不放眼”的临床带教方法。积极培养护生观察病情的能力,可进行上午下病房,下午集中授课的方式,使用PPT教学、情景教学、PBL教学(问题学习法)等教学模式,不但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员带教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动手能力。

带教老师指导护生理论知识与学习操作程序同步进行。带教老师先操作,并反复演示讲解。根据护生的性格和学习接受能力,因人施教。对于刚刚入科的护生要抓护理安全,做好教学互动,出科前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教与学双向评价。

小结

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操作技能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临床实习护生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护生以后的专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顾秋艳.临床医学眼科方向专业实习生的带教方法及重点.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105-1106.

上一篇:浅谈糖尿病院外健康教育 下一篇:诊断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