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05 02:34:14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比较研究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形成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因而其往往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动物词汇作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外,还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动物词汇,揭示中西方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意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动物词汇 文化内涵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32-0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记录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了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词汇上。美国语言学家Carol R.Ember曾说过,语言能够通过词汇来反映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因此,所有的文化都会在词汇中留下痕迹。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对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加深,人们常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以及性格联系起来,或褒或贬。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一般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极易发生误解,进而产生交际的障碍。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深入比较其在英汉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差异,意在提高我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最终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着相似的文化内涵

虽然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由于某些动物身上具有的相同特征,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人对于这类动物词汇也会产生相同的心理。

例如“狐狸”一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它通常都包含“狡猾奸诈”之意。汉语中,当人们指代老谋深算的一类人时,通常喜欢用“老狐狸”形容;同样的,英语中也有同样含义的表达,如“He is as cunning as a fox(他狡猾的像只狐狸)。又如汉语中“狼”被用来指代“凶狠残暴”亦或是“好色的男人”,而英语中也有相同含义的表达,如“a wolf in a sheep’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wolf-whistle(调情口哨)”。类似的表达还有:as venomous as snakes(蛇蝎心肠), 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勤劳)。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相似,一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中是相近的,意义是可以一一对应的。这也证明了不同文化当中,除了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文化的相似性。正因为如此,在跨文化流中,一般人们不会因为这类词发生误解而最终导致交际失误。

二、不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相似的文化内涵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即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似的文化含义。处于两种不同语言社会中的人们,由于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相同,由此,尽管是不同的动物词汇,却可以承载相近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老虎是当之无愧的“兽中之王”。一方面,它是权力与勇猛的象征,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也是因其机智、骁勇而闻名于天下,又如词语“虎虎生威”“生龙活虎”皆是这一内涵的佐证。另一方面,老虎也是凶残暴戾的,如“苛政猛于虎”“虎视眈眈”等。相反,在西方文化中,老虎并没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取而代之的狮子则享有这一声誉,英国更是自诩其为“the British lion”。于是乎,当翻译汉语短语“拦路虎”时,译者根据西方的文化习惯,自然将其译为了“lion in the way”。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耕社会,牛与人类朝夕相处,关系十分紧密。于是,在中国人的思维里,牛往往与“忠厚、勤劳”的形象相联系,短语“老黄牛”应运而生。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因为“马(horse)”承担着大多数的日常劳作,因此“马(horse)”具有了和汉语中的“牛”相似的含义。因而,汉语中的“壮如牛”应该被翻译成“as strong as horse”。

当然,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表达:

Chinese Expressions English Expressions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lead a dog’s life

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狂如疯狗 as mad as a wet hen

杀鸡取卵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

公鸭嗓子 as hoarse as a crow

热锅上的蚂蚁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这类词汇充分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交流双方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词汇,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国家的背景文化,以减少交际失误。

三、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影响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中存在着这么一类词:它们基本意义相同,但有时人们由此联想到的文化内涵却完全不同。英语中,“熊(bear)”被人们认为是凶狠、残忍的动物,当它们被用来形容人时,往往包含着A-tempered or bad manner person(鲁莽之人)的意思;但是在汉语中,“熊”却没有了类似的意义,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对它的形象是笨手笨脚,行动缓慢,蕴含着愚笨的含义,因此也有了“瞧你那熊样”一说。又如人们常见的动物“狗(dog)”在两种文化中就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西方人爱狗,把狗看成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甚至有人将狗当成是其终身的伴侣。因此,英语中的狗大多含有着褒义,如luc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但是在中国,尽管人们也把它们当成宠物饲养,但是在汉语语言中,狗的形象似乎一直不好,人们常将其与“卑劣、”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对方所说词汇的文化内涵而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这类词汇的学习对我们的交际是大有裨益的。

四、英汉语言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中的词汇内涵。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两种语言不可能在词汇和意义上产生完全的一一对应,从而产生了某一词义的空缺现象。如英语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是汉语中不具有的,如大象、猫等动物,对中国人而言它们不过是普通动物,没有任何联想意义。同样的,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是长寿象征的“鹤(crane)”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含义。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品牌叫“白象方便面”,如果我们把它直译为“white elephant”,外国人一定非常奇怪,因为在西方,“white elephant”意为“累赘”之意。如果厂商不知道其中的差异,将其名称直译,那么这种名牌的命运可想而知。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鹤是一种喜庆的动物,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的许多字画中,文人墨客常将鹤与松树联系在一切,寓意为“松鹤延年”, 讨其长寿健康之意。但在英语中“鹤”却没有了类似含义,对他们而言,鹤仅仅是种普通的动物,别无他意。

在实际的交流中,汉英语言中出现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迷惑交际双方。某些时候,由于听话者缺乏对该词语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从而使其接收不到说话者带有友好亦或是不友好的信息,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双方语言系统中词汇的大相径庭,如果学习者望文生义就极易闹出笑话,进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输入语言的同时也需要适时地输入其蕴含的文化含义,增强学生对于目的语学习的准确性,从而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寇槐花.从英汉动物词汇的比较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65-66.

[3]孙治平,王仿.俗语两千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23-36.

[4]张瑾.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52-54.

上一篇:日语「何+か意义功能的特点 下一篇:大学英语写作中词块使用情况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