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式构建及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22-10-05 02:31:12

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式构建及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摘要]大学生素质拓展一直受到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视,尤其在地方高师院校的大学生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基地为平台,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学生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高师院校 大学生 素质拓展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77-02

前言

目前,国内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对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想要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拓展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及知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单一的专业技能要求向综合素质要求逐渐过渡。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领导才能等几大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恰能增强大学生以上能力的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5]。

目前,大学生素质拓展一直受到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视,尤其在地方高师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创业、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日趋深入,比如杨伟(2010年)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模式进行了构建[7,8];亚森•艾力(2007年)等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共青团工作进行了研究[9~12];魏美春和范玮熠(2009年)等对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研究[13,14];戴绍松(2007年)、刘文初(2003年)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学生社团进行了研究[15,16]。而对于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很少[1~6]。

本研究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基地为平台,构建了适合地方高师院校的素质拓展模式,并开展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另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对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式的构建

目前,各高校低年级学生大多都对大学学习和素质培训等自我潜能发掘缺乏合理规划和个人目标的情况。结合这个情况,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结合该院师范学生实际情况,形成了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专业素质拓展工程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

(一)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

个性化素质拓展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密切联系在一起,积极引导学生对大学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地发展规划,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8]。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明确了学生三年来的具体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是指大学一年级发掘需要突破的1个弱点,探寻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2个兴趣爱好,计划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3项活动;二年级实现至少获得1次荣誉证书,通过2项过级考试(CET-4和计算机二级),至少参加有助于职业发展的3项活动;三年级实现探究“1项专业成果”,锤炼“2项专业技能”,实现“3项拓展训练”。

(二)专业素质拓展工程

高校培养师范生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因此学校在按照培养方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狠抓“专业基础知识”和“师范生技能”,抓好教学团学一体化,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培养基础强、技能高、适应快的师范大学生[9]。

专业素质拓展的项目设计分为中学专业知识系统化,要求师范大学生自进校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学本专业知识;研讨中小学教材和新课标体系,组建学生社团,成立高中、初中、小学各级别专业知识研讨班,不定期地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指导交流;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加强学生到中小学支教和见习力度;分层抓好学生的试讲工作;举办师范生素质大赛,引领师范技能发展;举行班主任技能大赛,拓展班主任工作能力。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程自2006年开始实施,对象是该院全体同学。分别对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和身心发展、社团工作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等6个方面的素质拓展内容进行认证。认证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为一级认证,包括个人申报和团支部认证。学生个人申报,并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素质拓展活动记录表》,团支部对学生进行认证。第二步为二级认证,即学院素质拓展认证办公室认证;第三步为三级认证,即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认证,最终颁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自2006年正式开展素质拓展工程以后,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科竞赛方面,近三年在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的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11人次,二等奖43人次,三等奖及优秀奖超过50人次;师范生技能方面,在重庆市主办的师范生素质大赛中,连续两届取得荣获前两名的优异成绩;学生科研方面,仅去年一年学生立项6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

通过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素质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2009届学生就业工作中,363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67人考取了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计划,18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今年2010届毕业生就业再创新高,比如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人事科组织的考试中,该院学子考取了14人,占全部录取人数的56%。

大学生素质拓展在就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工程的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水平等六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也适应了时展的要求,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1]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93.

[2]李敏,王秋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计划[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0-92.

[3]刘长平,傅承涛.拓展大学生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843.

[4]王欢.拓展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03):79-82.

[5]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石油教育,2006,(04):76-78.

[6]隋长富,贾焕军.大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03):90-92.

[7]杨伟.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思想的大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J].现代交际,2010,(03):133-134.

[8]杨伟.师范类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浅析[J].现代交际,2009,(10):59.

[9]亚森•艾力.浅谈高校共青团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176-177.

[10]张绍荣,敬菊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01):18-19,26.

[11]薛阿明.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发与整合[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03):15-17.

[12]任丹阳.大学生素质拓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6):113.

[13]魏美春.关于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35):164.

[14]范玮熠.音乐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1):177~178.

[15]戴绍松.试论素质拓展计划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要求[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06):98-100.

[16]刘文初.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J].黄冈师范学院报,2003(4):84-86.

上一篇:大学生之间人际冲突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网页艺术设计中的基础元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