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7 01:39:39

影响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合作学习法的高校英语课堂中,学生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其参与到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本文通过期望价值理论,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积极性的诸因素。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课堂 期望价值理论 参与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34-03

一、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态度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我国高校英语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效用受到了诸多限制。除了传统教育模式,教师角色以及文化背景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影响合作学习实际教学效果的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我国著名合作学习学者王坦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包含积极互赖、面对面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5个基本要素。”①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各组员共同努力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因此个体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而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则与学生对这种学习和教学方法的态度和认识息息相关。在第五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人民大学的李守京、胡泊在他们所发表的A Preliminary Stud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中国大学合作学习的初步研究》中指出: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信任是影响合作学习实效的关键因素。Keritha McLeish在对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方法的态度的调查研究中指出,“学生的学业表现并不一定跟教学方法有关,而是跟学生对他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其本身是否有成功的内在动机相关。”②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对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对合作学习法能否成功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笔者将通过期望价值理论模型来阐述影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二、什么是期望价值理论

关于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The expectancy theory)最早是由Atkinson在1957年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指出:成就动机基于对成功的期望(expectancy for success)以及知觉任务价值(perceived task value)。该理论指出如果一个人认为某项任务以及该任务的结果有价值,而且认为有能力成功地完成该任务,那么他就具备了执行任务的动机。在Atkinson之后许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ccles。在她的理论模型中,她认为对成功的期望和主观性任务价值直接影响行为。行为指的是是否选择参与某一项活动或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是否付出努力并且坚持不懈。期望则被定义为一个人对他能很好地完成预期任务的信念。“价值”从广义上来讲应该包括四个因素:兴趣,效用,成就价值和代价。一个任务是否具备较高的价值取决于该任务是否能让任务的执行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享受其中,是否相信任务是实用的并且认为为了任务所付出的代价最终小于所取得的价值。当一个人相信他能很好地参与到一项任务并认为该任务有较高价值的时候,就有了选择执行该任务的行为动机并能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三、期望价值理论的启示

据以上阐释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我们以如下树状图来表示影响行为动机的重要因素。

A + B + C ― D> 0

如果将期望价值理论模型运用到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要让学生选择参与到合作学习并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努力的态度和高涨的热情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一是要让学生看到通过合作学习法能够让他们提高英语能力和学习成绩。也就是满足在期望价值理论中所提到的“对成功的期望”这一因素。第二是要让学生能够肯定运用合作学习学习英语的价值所在。要让他们能够享受合作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执行的学习任务对他们的英语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有实际的促进作用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法他们最终收获的价值将大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四、影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对成功的期望”较低的原因

1.合作学习的效用未能与学业成绩挂钩

现在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考试,这是在我国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所形成的,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考核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比较重要的考试是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以及学生平时的期末总评成绩。这两部分成绩对其今后求职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之下,只有合作学习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反映到这两部分成绩中去的时候,才能形成构成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动机的第一个因素:“对成功的期望”。

目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往往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这个学习目标当然无可非议。但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考试仍然是其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由此可见,如果一味地追求实际应用能力而忽略考试能力的话,必将削弱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曾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了一年的合作学习实验,实验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经济学本科的学生。在一年的课程结束以后,笔者收集了学生对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该班共有38名学生,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合作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但是对于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没有太大帮助。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回答是“这是个比较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但是我觉得在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因为毕竟现在还是以考试为主,所以我希望两者能够结合”。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由小组成员分头收集提高阅读、写作、翻译的学习方法,然后由各小组来分享彼此的劳动成果。这样能让学生看到合作学习对他们的实际应试能力的帮助和作用。

2.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若要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劳动付出能够如实反映到最终的成绩评估当中,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也至关重要。现在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一般都是沿用西方的研究成果。运用较多的大致分为四种:设置小组奖励分的个别化测试、小组成果共享法、合作测试法和日常行为观察法。③除了最后一种方法之外,其他三种基本上都遵循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的原则。比如如果学生A取得了好成绩而他所在小组中的学生D成绩不理想的话,学生A的成绩也会受到影响,以此来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也是合作学习的宗旨之一。然而对于习惯了个人学习和竞争学习氛围之下的中国学生来讲,这种评价方式容易挫伤学优生的积极性,认为成绩评估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出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而对于学困生而言,也常常会因为觉得自己“拖后腿”而影响其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削弱其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笔者在对实验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反映合作学习的评估方式不够公平合理,无法反映他们真实的水平和付出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认为他能够通过努力获得理想成绩,因此“对成功的期望”也就降低了,从而影响了参与合作学习的行为动机。

(二)学生对合作学习法实际价值的置疑

1.“合作学习形式单调”

常用的合作学习任务有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发表演说(presentation),项目研究(project research),辩论(Debate)等。这些是学生们从中学甚至小学开始便熟知的小组活动方式。由于合作学习开展起来要延续一学年甚至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重复的小组活动方式难免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过程当中,多与学生交流,吸收学生的建议非常重要。任务的设置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专业特点相联系。比如,如果教学对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与外贸相关的小组学习任务,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外贸知识,积累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并且将英语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贸易场景中。这种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任务设置能够丰富英语课堂,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在生活和职场中的运用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无实用性”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往往以顺利通过高考为主要目标,教师在学生吸收知识和形成理解的过程当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而进入大学以后,倡导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合作学习则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当“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④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而不是知识的来源者。因此有学生会置疑他们是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在笔者与实验班学生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认为扎扎实实地做笔记,勤勤恳恳地学习语法词汇知识才是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东西。而以讨论、交流、合作为主的合作学习并不让他们觉得有学习的收获感。这无疑是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留下的烙印。如果教师未能在运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学习方法的价值和实用性,必然无法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3.“合作学习任务繁重”

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与一般传统的学习任务不同,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小组成员共同的协作和努力。而学习任务也往往以探究型、讨论型为主,有时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来完成小组任务,学生的课外工作量比较大。因此会有学生置疑投入和产出的比例问题。然而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当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无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看到学习效果的时候,其保持继续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因此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注意作业量的权衡以及对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方向性的指导。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到设置该任务的目的以及其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要让学生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总结

通过期望价值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对成功的高度期望和对价值的高度肯定是形成强烈行为动机的重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在运用合作学习进行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其英语能力和考试成绩的好处,没能让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于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则很难使学生产生并维持学习热情。而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方法的抵触,从根本上说还是长期的以个人竞争为主的应试教育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认识到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才是提高其考试成绩的根本途径,使学生从观念上接受合作学习是引导其积极参与的第一步。同时教师要使用丰富多元的方法,对合作学习的任务加以合理设计,从兴趣上引导学生。笔者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影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的诸因素,希望能为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给予新的思考。

注释:

①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01期.

②Keritha McLeish.Attitude of Students Towa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at Knox Community College: A Descriptive Study, Online Submission[D].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amaica,Nov.2009,page 7.

③郑淑贞.合作学习的评估方法评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④李玉香.合作学习原理下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Atkinson, J.W.(1957).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isk-taking Behavior. Psychology Review. 64.

[2]Anderson, Patricia N. Cost Perception and the Expectancy-Value Mod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April,2000).

[3]Eccles, J., & Wigfield, A.(2002). Motivational Beliefs, Values, and Goal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53.

[4]Wigfield. A & Eccles, J.S(1992).The Development of Achievement Task Values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Developmental Review.12.

[5]Eccles, J.S. and Wigfield, A.(1995).In the Mind of the Actor - 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Achievement Task Values and Expectancy-Related Belief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1.

Analysis on Element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Class

――The Implication of Expectancy Value Theory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students-centered” teaching approach. As the main acto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lied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Based on expectancy valu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elements affect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clas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English class;Expectancy value theory; participation; positiveness

上一篇:高职高专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