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及差异比较

时间:2022-10-05 01:42:05

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及差异比较

摘要: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系统化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相比,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深入剖析两国之间德育教育管理中的异同,有助于我国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高校辅导员;差异比较

当前,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转型进一步加速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为了能加快融入国际化步伐,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工作必须要善于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和借鉴,积极探索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又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新路径。

一、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由来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产生源于两股力量的作用:一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帕森斯于1908年在波士顿开办的心理辅导中心,任务是帮助青年认识自己的志向、能力和兴趣等,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心理卫生运动倡导者比尔斯于1909年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并创办了《心理卫生》杂志,用以宣传心理卫生相关知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辅导工作的发展。美国早期大学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纷纷设立心理学辅导学科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各高校先后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并通过广泛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辅导体系,这种辅导本质迅速由心理工作转变为育人工作,是美国学生管理工作的早期“雏形”并发展至今。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由来

1933年,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7年迁至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校设有政治部,大队配备政治委员、支队配备政治协理员、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 的指示规定,要在高等学校设立政治辅导处,随时掌握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思想等情况。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辅导员的工作领域正在不断延伸,角色定位已从最初单一的“政治引路人”走向多元化,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为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

二、中美高校辅导员差异比较

(一)工作理念与定位

美国高校辅导员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消费者第一,通过为学生服务来促进学生学习和个性化、全面性发展的实用理念;我国思想政治辅导员也坚持“以人为本”,但更突出的是教育和管理,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个人修养等。美国高校辅导员首先是作为一个服务者,然后才是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基本不涉及教育者身份;而我国高校辅导员是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于一身的全能教师,同时辅导员还要结合工作需求开展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管理的相关研究。

(二)工作内容

美国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体现在服务和管理两方面。服务主要指心理咨询、日常生活和辅助学生三个方面,极其重视心理咨询服务是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心理咨询主要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就业服务等;日常生活服务则是指为学生的食、宿、娱乐、行为、学习提供帮助;辅助学生基本包括为学生创办的社团筹集资金支持、必要指导及监督管理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包括学生行为、公寓、安全保障、医疗保障、教派管理等。我国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分为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其中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班团组织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势政策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的养成教育;管理方面辅导员主要是依据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开展日常奖惩、评价等;服务主要包括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特殊群体帮扶等。相比之下,由于职责划分相对混乱,事务性工作繁杂,我国高校辅导员在专业性、服务性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重点体现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方面。

(三)工作方法

美国高校辅导员长期坚持实行的“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来促进学生学习和个性张扬,使其工作方式具有服务性、民主性、辅和针对性的特点,他们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在中国,辅导员强调“育”为先,更多是体现应试教育下让学生学会什么,这种相对突出管理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辅导员在运用现代化设备水平上较美国有一定差距,在软件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进步缓慢。反观美国高校辅导员,学生的各类信息处理、查询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

(四)学生管理制度

美国高校的学生相关管理制度是依据政府的法律,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操作性比较强,便于管理人员执行的同时,管理人员也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和大众监督;我国高校的相关管理制度偏于泛泛,是由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没有过多考虑校际之间异同,高校之间差异不大,并且不是特别健全和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也是比较差的。

(五)发展前景

美国高校辅导员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走上了职业化、专业化、终身化的道路,并且其学历素质层次远高出我国辅导员队伍。近年来,在众多高校辅导员的呼吁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也开始向这一道路迈进,但推进速度较慢,还未形成制度全面推行。另外,在组织建设方面,美国设有人事管理者协会组织,并定期召开相关交流会议,而我国却没有这样的组织,我们的辅导员只能停留在省内或部分高校间的交流上,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美国高校辅导员发展对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在工作理念与定位上应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更新工作观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主动地为学生服务;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科学地引导学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工作方式。

(二)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终身化进程,从而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为有潜力、志愿从事心理学、就业指导的辅导员提供深造机会,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成就感与归属感。

(三)建立职责分明、简政高效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为辅导员的正常工作开展和个人提升提供时间保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上一篇:高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山东中医药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中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