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民居(之二)铁树花开围龙屋

时间:2022-10-05 12:52:00

少小时就听人用“千年铁树开花,万年枯藤发芽”来形容世上近乎不可能看到的稀罕之事。我直至年届古稀,才在广东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第一次看到了铁树开花。

少小时就听人用“千年铁树开花,万年枯藤发芽”来形容世上近乎不可能看到的稀罕之事。果真直至我年届古稀,才第一次看到了铁树开花。铁树学名苏铁,原产于热带,在高纬度地区,终生不开花,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原始种子植物之一,有“植物界大熊猫”美称,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而我看到铁树开花,是5月末在广东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

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占地2.3万多平方米,拥有厅堂及房间480多间,集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于一体,为梅县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宏大、气魄最雄伟的围龙屋,也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发端建造者为丙村温姓九世祖应琼公,至十二世祖温斯润完成,因斯润公谥号“仁厚”,这座宗祠与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筑,就被世人称为“仁厚温公祠”。历经520年的岁月沧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保存完好,族人依然在此居住,生生不息。从历史、规模和文化内涵来看,我觉得它完全可以与福建的圆土楼和山西的乔家大院媲美。

作为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组合而成。中间的堂屋有上、中、下3个厅堂和48间住房,上厅最高,中厅最大。中厅高5.65米,宽9.3米,深7.37米,可摆20台宴席。堂屋的两边各有4行横屋共“8横”,共有240间房。堂屋和横屋的后面是3层弧形的围屋,又有房102间。围屋形似长龙,美如彩虹。在堂屋和围屋之间是宽阔的化胎。堂屋、横屋的前面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偏向东;中间有一中轴线,两边平行对称,山前至后渐次升高;后面的围屋与前面的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椭圆形。围龙屋主人介绍说,之所以外屋要呈椭圆形,是因为中华民族历来对圆有着非常美好的想象和愿望。祖先们都说“天圆地方”,客家人把屋形造圆,就是向圆圆的天祈盼事事圆满,家家团圆……

仁厚温公祠最令我感到神奇的地方,是化胎。作为民居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用“胎”来命名,我从未所闻,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我细一看,化胎的形状呈扁扇形的台体,中间隆起,极像女人的腹部。它上面都是用大小均匀的石块铺成,据说铺的石块越多,就预兆着子孙后代越多。500年来温公祠也确实人丁兴旺,现已传至第29世,前后18代人,繁衍至400多户(不计外出定居的)了。屋主人说,上世纪70年代,这里曾同时居住了500多人,容纳了当时的两个生产队。一支族人500年群居一屋,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勤劳,构建起一座巨型民居,繁衍发展到如此程度,就足于说明客家人的文化底蕴有多深厚、生存发展能力有多强劲了!而见证这一切的,则是宽阔化胎上生长着的两墩有400多年历史的苏铁。苏铁古朴苍劲,每墩直径有12米,高近3米,每墩有60多条分枝,占地面积有100多平方米,每墩周长达40多米,要30多人手拉手才能围拢它,就像化胎上两把撑起的巨伞。这是我此生见到的最古老、最壮观的铁树,不禁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这两墩挺拔苍劲的苏铁是温家十一世祖妣斋婆太亲手所植。传说这位斋婆太原姓杨,是富家之女,有才有貌,乐善好施,常年食斋,远近闻名。可惜斋婆太红颜薄命,丈夫英年早逝,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一伙强盗的头人闻讯后,心生贼念,就把她强行劫持去做压寨夫人达三年之久。她始终不忘自己是温家人,时刻准备逃跑。一天的半夜,强盗头子外出,趁其家丁看管出现疏漏之机,她当即出逃。未料半途就见强盗们举着火把、拿着长矛追了上来。她急中生智,忙钻进路旁黑乎乎的树丛之中。众强盗赶到后,不见她的人影,就手持长矛向树丛中猛刺,竟一枪刺中她的大腿。她忍着疼痛,捂着伤口,一声不响。众强盗找了半天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回。转眼天亮了,她为了感念这棵救命的大树,特地刨了两棵小树回家,种在这化胎上。从此,子孙后代把这两棵苏铁视为祖先的救命树、神树,倍加爱护。当时并不知树名,见这树开的花像飞翔着的凤凰,就称它为“凤头树”。听完这神奇的故事,我颇好奇地问屋主人:“这铁树什么时候开花?”屋主人一听就笑了,说:“现在正开着花呢!”他随即钻到左侧的一墩铁树下,摘来一枝花递过我说:“你看像不像一只凤凰?”我接过一看,凤头褐里透红、凤尾绿里吐翠,忙爱不释手地回答:“像,像,真像!”屋主人说:“凤凰是吉祥鸟,送给你吧,祝你好运!”

我满怀欣喜地擎起这只美丽鲜艳的“凤凰”,站在化胎上那墩已成为稀世珍宝的苏铁前,请同行的一位作家朋友为我照像留念。这一刻,我不仅为此生终于看到“千年铁树开花”而庆幸,也为我们国家保存有仁厚温公祠这样象征着世代兴旺、团圆吉祥的客家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

上一篇:比尔.盖茨之母情牵中国文物 下一篇:“偶然”的发明(2)由打赌诞生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