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浅析

时间:2022-10-05 12:34:26

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浅析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128-02

摘 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变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密切了,但密切的交往也带来了利益的摩擦与冲突。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不再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制度也需要更新。作为对著作权限制制度之一的合理使用制度,也需要得到新的发展。本文拟就以百度MP3下载侵权一案为例,对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 网络 著作权 合理使用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科技毕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产生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起来,尤其是网络著作权的纷争,更是名目繁多,使我们的法律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MP3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可以从互联网上复制CD和下载MP3 已不再购买正版的唱片,因此唱片公司的利益受到了新技术的严重侵蚀。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唱片公司纷纷拿起法律的武器。于是出现了当今被受关注的“七大唱片公司状告百度非法提供MP3下载”侵犯著作权的案件。另外,“cache”,“RAM”,“BBS”,“Newsgroup” 等带有网络技术色彩的争讼以及图书馆建设,个人学习与研究等传统媒体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涉及到网络传播著作权作品的问题。问题接踵而至,网络世界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序的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哪些挑战,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制度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何适用?本文拟就以百度MP3下载侵权一案为例,对以上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著作权保护提出新的挑战――以链接技术为例

网络这一新事物的出现,给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网络传播权因网络技术的创新和普及而产生、发展,目的在于保护在网络领域内流通传播的作品,激励作者的创作。但同时,这样的保护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影响到了信息的传播和公众对信息的自由获取,进而影响整个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繁荣。这其中势必涉及到对在传统媒体形态下确立的著作权制度的冲击,和对网络著作权制度的需求。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新的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行为知之甚少和传统法律的相对滞后,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也随之而来。著作权人的利益正遭受着巨大的侵害。

以百度败诉于环球、华纳、滚石等七大唱片公司一案为例,百度被索赔经济损失167万元①。百度的败诉对于网络产业中搜索引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构成了在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百度作为网站方,不能仅仅以“无著作权音乐不是其网站所有,因而推断出无著作权音乐本非其向公众提供”为由获取法律的豁免,以无过错责任来逃避法律的定罪处罚。链接服务是网站的创收点之一,网站并不直接提供信息的内容,而是在用户与内容之间建立直接通道或平台,使信息的获取更加通畅②。虽然其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主谋,但其帮凶的地位却是客观事实。链接技术并不违法,也不构成侵权。但是这不等同于法律没有规定链接是一种侵权行为,那么掌握链接技术即设链人的行为便不会违法或不会构成侵权,也就是说,存在损害事实而行为人的行为并没有违法,这时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应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那么此种侵权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侵权信息的链接侵权责任是指由于搜索引擎系统向公众提供了指向含有侵权作品的网页的链接,直接帮助社会公众寻找侵权作品,因而由于这种间接侵害版权的行为,与提供作品的主体共同承担的侵权责任③。因此,只要网站搜索引擎的作用是提供指向特定作品的链接,就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责任。除非权利人能够证明网络服务商明知用户侵权仍然提供服务,否则网络服务商帮助权责任应根据收到权利人的通知之后,拒绝采取措施阻止侵权内容的继续传播,就应当与直接侵权的用户一起承担责任④。在上述案件中,百度不但明知其系统中存在着指向侵权作品的链接,可能正在被他人用来传播侵权作品,而且在收到原告方通知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阻止侵权作品再被其他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得到,放任用户侵权行为的继续发生,故其侵权行为成立,应当承担链接侵权责任。

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条件及构成分析

合理使用是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理性规则” ⑤。吴汉东教授在其《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一书中全面而又精辟的论述了合理使用制度的全貌。笔者从其导言中窥得合理使用制度的定义:“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形,在著作权法领域被称之为合理使用⑥。”其理论目的在于适度限制著作权人的权利,以保障利用人能在合理范围内合法利用他人著作而不构成侵权,其实质就是想在著作权的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让著作权法不仅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还要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和进步。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必须构成以下四个条件:(1)被使用的作品必须已经发表;(2)使用作品的目的必须是出于非商业用途;(3)合理使用不应侵犯著作权人的著作财产权以外的其他合法权利;(4)合理使用还需尊重被使用作品著作权人的著作人身权,使用作品必须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作品的出处等⑦。此判断标准中最主要的是二、三条,据此判断,上述案件不能构成合理使用的要件。首先,百度的链接行为是为了提高点击率以获取更高的广告费用,属于变向的商业目的;其次,其链接的大多是侵权作品,同时侵害了作者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构成侵权的主要原因是其行为促进了侵权作品的传播。随着国家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大,人们维权意识的加强,网站运营策略的变动,促使网络侵权作品的数量下降。那么上述的链接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而不够成侵权呢?在这种作品来源合法的情况下,虽然以上条件似乎都已符合,但能不能构成合理使用,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链接,也称超文本链接(HTML),就是http协议及万维网浏览器为人们提供的一种超媒体、超时空的信息连接方式⑧。链接使得作品的传播更为便捷和广泛,降低了大众接触作品的成本。“无传播即无权利” ⑨。它可能引起的法律问题主要是属于不同主体的服务器之间的系统间的链接。链接的对象可以是某一网站或网站中的某个特定网页,它使得一个网站上的文件能被另一网站上的用户使用。因此它从某种意义上说,链接技术也给著作权人带来了利益。因此,只要链接的对象是合法的,链接即构成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要件,属合理使用。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传播技术(包括链接)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创作条件和利益。导致创作变得相对容易就推导出著作权人对作品使用的社会回报也相应降低的结论。因为又有谁能否认机械化导致耕作的容易致使农民不应收获庄稼或应少收获庄稼⑩。因此,在链接过程中,设链者以缩小作者的利益从中获取了更多的好处是没有根据的。而像百度这样的网站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链接来的,其对作者作品的不劳而获,违背了劳动创造社会价值的理论根据,导致网络环境里设链者与被链者权利的相对失衡,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平,此种链接的行为不能构成合理使用。

三、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利益分析

在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传输几乎是畅通无阻的,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使用不可同日而语。在网络世界里,对于作品合理使用等著作权限制的规范,法律界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强调从网络技术的特点出发,要求放开对作品合理使用的限制,因为这将有害“网络资源共享”,使得网络的信息优势得不到最大范围的发挥。另一种观点认为,著作权法保护水平太低,不能适应需要,主张出报刊转载的规定不能在网络作品上运用外,其他的在网络上使用的作品一律须经过许可并支付报酬。要探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问题,首先要弄清的是合理使用制度富有弹性的标准。昔日作为作者权利、传播者利益和公众利益的最佳协调器,并屡屡为受到挑战的著作权化解危机的合理使用制度,而今却成为网络环境里使得公众权利、传播者利益和作者利益冲突激化的症结。

适应传统环境的合理使用制度构筑的平衡,只能在传统环境里继续维持,在网络环境里,由于新的因素的影响,这种平衡必将被打破。在网络环境下,对比各国法律,合理使用制度的改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考虑的因素:(1)使用目的和性质。一种使用是用于商业性营利的还是用于个人研究、公共教育是判断是否为合理使用的一个方面。(2)作品的性质。看被使用的作品是已发表作品还是未发表作品,是小说、法律文件还是新闻,是事实作品还是创作作品。(3)被使用部分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即被使用部分之质量,以及在整个作品中所占的比例。(4)对未来潜在市场的影响。这一因素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拥有著作权一方举证这种使用对其未来潜在市场有不利影响,并经过法官衡量之后可不认定为合理使用。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应符合以下条件:(1)被使用的作品以前已经发表过,没有由作者自行或者允许他人公之于众的作品不存在合理使用的问题。(2)使用作品必须尊重作者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仅包括财产权利,也包括精神权利。(3)使用作品的方法和范围必须合理。(4)使用作品的目的必须体现公共利益或特殊弱者利益,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回到上述情况,对于网络环境下链接行为的合理使用判定,笔者认为应分析其设链者从中获取的利益是否损害了被链接者(著作权人)的利益,设链接者从中获取的利益是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被链接的作品是否已被公开发表过。由上可知,在链接过程中,设链者以相对降低著作权人的利益,扩大了自己的利益,致使利益的天平发生了相对的倾斜。就百度等设置链接的网站而言,其设置链接的行为与无形中增大了网站的点击率,使网站的收益增加。而对于著作权人来讲,其作品被无数次链接之后,该作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和发行量就会下降,从而导致著作权人的利益受损。因此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应当对这种行为进行重新界定,适当扩大被链者的权利或限制设链者的权利,防止作者辛勤劳动的著作权作品被其他网站擅自使用。这样既平衡了被链者和设链者的利益,同时也使公众在网络上能更容易地接触到作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呼唤现代合理使用制度,它打破了传统著作权的权利平衡原则,扩充了著作权保护对象及权利限制,扩大了作品使用方式和途径,带来了简单而有效率的复制手段;同时也模糊了合理使用与侵权使用的界限,给合理使用规则的判断带来困难。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有必要建立起新的合理使用规则与制度来适应这种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原则,实际上是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就其各自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是著作权人部分经济权利的让与,是著作权人不得不做出的,是著作权法发展的必然结果11。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仍然存在其应有的价值,其本身蕴涵的深厚法理,对解决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继续进行着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的研究,以平衡著作权传播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著作权保护的标准是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也已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网络的和谐,通过立法促进网络的和谐,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应该是为这一宗旨服务的。

注:

①MP3版权隐患爆发 七大唱片公司向百度索赔167万.中国知识产权网.

②徐一文.网站经营中的典型版权问题及对策.载于沈仁干.数字技术与著作权.法律出版社.2004:94.

③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著作权行为,或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其与其他行为人或者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共同侵权责任。”

④薛虹.知识产权与电子商务.法律出版社.2003:366.

⑤吴汉东.美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⑥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

⑦黄勤南.知识产权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02.

⑧马骁.网络连接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河北法学.转引自王军:网络传播种法律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6:210.

⑨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

⑩李杨.网络知识产权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111.

11任家乐.网络环境中技术措施的版权保护与合理利用原则的冲突与对策.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上一篇:论存留养亲制度 下一篇:字体作品与计算机字库软件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