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2012》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10:37:32

电影《2012》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

[摘 要] 归化最早由德国诠释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于1813 年在“论翻译的方法”演讲中首次提出。本文通过对科幻灾难电影《2012》的字幕翻译举例解析,意在说明译制国外电影中应注意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充分契合。这二者并无所谓谁更优越的问题,而是要服务于电影的主题与所要传递的各种思想元素。只有于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才能扬长避短,促进跨文化交流。其中,归化翻译法在电影《2012》中更多表现人文价值;而异化翻译法则更多彰显工具理性与异域文化。

[关键词] 归化;异化;字幕翻译;电影《2012》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国影视作品主要是将影片中人物对话国语化,采用配音翻译法;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借助互联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普及与发展,交流方式也多样化。采用中文字幕翻译法更为青年一代所喜爱。字幕翻译要结合电影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选择字词要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充分服务于故事情节和异国文化。本文主要是从字幕翻译角度来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科幻灾难电影《2012》中的应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翻译中究竟谁占上风存在争议,但两者的完美契合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归化翻译策略在电影《2012》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最早由德国诠释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于1813 年在“论翻译的方法”演讲中首次提出。“归化”(domestication),即译文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1]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归化翻译策略理论在电影《2012》中的应用以及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1.I’m famished. How are you, Aparna?(我都快饿扁了,你好吗,阿波那?)“famished”本是饥饿的意思,但译者采用归化译法将其形象地译为饿扁了,一个“扁”字符合了中国观众的生活用语习惯,又于凝重的主题内点缀着生动与趣味。

2.You must understand I have a big family, Mr…(你得知道,我家很多人啊,贵姓?)“Mr.”,译者按照中国文化采用归化法译为“贵姓”十分可取。比硬梆梆地译为“你姓什么”有“文化”多了, 也传递出客气之意。

3.The very same.(正是鄙人)“正是鄙人”,将西方口语用中国式谦虚用语表达出现,既使人感到亲切熟悉,又传递出一点点老练的幽默意味出来,使人在欣赏该片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有画龙点睛之感。在这种简单对话中引入归化译法也完全不必担忧会冲击影片的异国文化特色。

4.That’s the plan.British Columbia 2010, remember? (这是个计划,2010年八国峰会上定的,还记得吗?)这句话中“British Columbia 2010”直译为2010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但观众不明白的是,其本意要传达的是那一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所举行的“八国峰会”。所以,译者采用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八国峰会”这一约定俗成的专用术语,使得观众轻松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5.Well then get it out for chiris sake.(看在老天的分上,赶快把它弄出来。)“chiris sake”直译为基督的缘故,采用归化法译为“看在老天的分上”。这种译法更能接近国人的语言习惯,因为国人不信教,虽然也能明白“为基督的缘故”的大概意思,但显得较为生硬,不如译为“看在老天的分上”更为生活化。

分析以上例子可见, 在《2012》中,通过采取归化翻译法,译者将电影中的生动幽默的元素较好地以国人能会意的词语传递出来, 使电影于本来沉重的主题中充满生机与活力, 把好莱坞作品的迎合现代人欣赏需求的商业元素很好地表达出来。

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2012》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异化同样是由德国诠释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于1813 年在“论翻译的方法”演讲中首次提出。“异化” (foreignization),即在翻译中译文“忠实于原文”、展示异国文化。[1]电影《2012》中很多地方也用到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下通过实例来说明。

1.Hundreds of thousands are marching towards 10 Downing Street.(数十万人冲进唐宁街10号。)有许多国外的专有名词的含义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下国际交流的加深,国人从不熟悉变为熟悉.如上文的“10 Downing Stree”即唐宁街十号作为英国首相办公地点,已如同美国总统办公地点白宫一般为国人所熟知,因此,不必采用归化译法译为英国首相办公处,而为简洁明快,采用异化译法直译为唐宁街十号。

2.I believe that nature will choose for itsel, from itself,what will survive.Just like you preserving those great artworks?Our culture is our soul, and that’s not dying tonight.(我相信大自然会自己选择幸存者,就像你保存那些伟大的艺术品。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灵魂,它们不会在今夜死去。)有人认为字幕非常失败,应当译成“我想凡事都应该顺其自然,人各有命,你说对吗?就像你只收藏那些伟大的艺术品。只要我们还活着,美国文化就不会灭亡”[2]。当然,后一种译法的确显得更加圆润,把原文的隐含的意思表达得更透彻。但是不要忘记的是,字幕应当遵循最精简原则。因为观众的眼睛要在画面与字幕间穿梭往来,并没有太多时间来精读冗长的字幕,与震撼人心的画面、音效相比,字幕本身具有从属性,不可喧宾夺主。应当让观众自己去用心体会。另外,大自然在人类各民族间都有共同的文化共识。就是它不仅指自然环境本身,同时它超越本身的文字含义承载着更为重大的意义与价值,那就是代表着人类自身之外的不能完全知晓的亲切又神秘的世界或者理念。观众完全能从中体会到沧海横流的意味来。所以此处采取异化译法翻译,而不必采取归化译法。

3.Remember that old Beetle we used to camp in?(还记得我们以前露营用的那辆旧甲壳虫吗?)“old Beetle”被译为“旧甲壳虫”,指的是美国生产的一种小轿车车型。但如同“白宫”“唐宁街10号”等一样,已为我国国人耳熟能详,故而也采取异化的直译,使影片保持欧美的文化韵味。文中还大量出现Arks 一词。字幕为“方舟”。实际上完全的说法是 Noah’s Ark,译为诺亚方舟。记载在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中。传说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说记载为方形船只,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也是采用的异化式的翻译法。

4.专业名词的翻译。“neutrinos”(中微子);“soil liquefaction”(土壤液化);“the Mayans”(玛雅人);“EarthCrust Displacement”(地壳位移);“Hydraulic Malfunction” (液压系统故障)。正如有观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术语的翻译是科幻电影质量和市场额度占有的成败所在。[3]专业术语在科幻电影中的地位和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因为这类电影的卖点就是人类在科技革命中展现的前沿思维。从世界现代化的前沿角度看,科技革命提供解决和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新科技,使人类进入知识文明发展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知识革命使人从物质消费追求者变为精神消费追求者,人们需要专业术语来为他们在科幻电影中享受的感官冲击进行科学式的解释。因而,此类术语应尽可能原汁原味异化式翻译。

电影《2012》通过在恰当的场合采取异化翻译法,很好地彰显出一部划时代科幻电影作品的现代性。使观者虽坐于狭小电影院内,却有足不出户却知天下事的“笑傲江湖”般的悲壮豪情。充分体会代表顶尖级别的高科技大制作电影所传递出的西方文化观念。

三、两种翻译法在电影《2012》中运用的失误检讨

1.You know that this is a fund-raiser, not a frat party, right?(你知道这是一个筹款宴会,不是一个兄弟聚会,对吗?)这其中的失误在于将“frat party”译成兄弟聚会。实际上应译成兄弟会的聚会。因为“frat”是“兄弟会”的意思。译者可能是担心国内观众不熟悉国外流行的兄弟会这类组织,所以采取归化译法译为兄弟聚会。兄弟会在西方并非指家庭式的兄弟间聚会,而是指带有一定宗教意味或公关意味的团体或组织。电影里博士冒昧地闯入且衣冠不整,使Mr.Anheuser感到其失礼,因而提醒他这是一个很正式的公益社交宴会,而非较为随意的类似“兄弟会”一样的团体聚会。如果译为“兄弟聚会”就使观众不能很好地理解Mr.Anheuser的不悦与话外之意。因而此处应以异化译法译为“兄弟会聚会”。不必担心国内观众的理解能力,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互联网深入千家万户,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跨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早已不是难题。因而译者要自信地运用异化法这一重要的字幕翻译策略。

2.There are too many fanatics out there ,that could damage her.(现在外面到处都是疯子,可能伤害到她。)这里面将“fanatics”以归化译法简单翻译为中国人口语中常用的“疯子”。形容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理智不正常的人。实际上从下文的“just think about the beautiful Buddha statues they blew up in Afghanistan”(想想在阿富汗被他们炸掉的那些美丽佛像)可知此译法不妥。所谓在阿富汗被炸掉的美丽佛像指的是2001年3月12日,伊斯兰极端的原教旨主义者的代表——阿富汗在阿富汗炸毁了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可见,“fanatics”要准确地以异化法译为狂热分子,形容在宗教上持极端立场、为达宗教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四、结 语

总之,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结合运用,使我们在科幻灾难电影《2012》中欣赏到世界一流电影制作技术带来的视觉冲击与人文反思。虽然异化翻译法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日益凸显,但是归化翻译法仍然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如《2012》这类科幻类电影中,异化翻译法表达出了工具理性的现代化文明冲击力,而归化翻译法则代表着价值理性的深厚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张翼飞,赵玉宏.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 2012(01).

[2] 马建丽.从译制片《2012》看影视翻译语言艺术[J].现代传播,2010(08).

[3] 陈启.科幻电影中专业术语的翻译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作者简介] 王勃(1983—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关于在大学设立语言写作培训项目的思考 下一篇:Excel在数据管理与分析中的高级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