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梦想:《马达加斯加3》生态解析

时间:2022-07-25 02:05:27

自由与梦想:《马达加斯加3》生态解析

[摘 要] 《马达加斯加3》是一部堪称完美的影片:清晰的画面,友爱的动物,风趣的对白,丰富的表情,搞笑的动作,还有美丽的风景。它整体节奏张弛有度,画面色彩和视觉冲击到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亮点。它不仅是一部续集,剧情紧接着上一部四个动物的“回家”梦开始,更是四个动物“回家”的梦想终点。本文以生态主义研究为基础,来揭示《马达加斯加3》中的生态主题,解析影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内涵,呼吁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共同发展,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与憧憬。

[关键词] 《马达加斯加3》;生态批评;自由

《马达加斯加3:欧洲大围捕》是一部由电脑制作的喜剧动画片,由梦工厂与派拉蒙共同出品。本片是“马达加斯加系列”的第三部影片,前两部分别是《马达加斯加》和《马达加斯加2:逃离非洲》,这也是本系列第一步3D影片,由前两部的导演埃里克·达内尔和科恩瑞德·弗农来共同执导。《马达加斯加3》剧情简单易懂,主题积极向上,主要讲述了从动物园逃脱的4位主角游历欧洲、努力回到纽约中央公园的故事。狮子阿历克斯、斑马马蒂、河马歌莉亚和长颈鹿梅尔曼离开非洲,开始了它们的另一次“逃跑历险记”。由于他们只单纯地知道臭名昭著的黑猩猩和企鹅们,他们的计划不可避免地出了差错,结果发现自己在蒙特卡洛试着逃离动物控制局杜布瓦队长的追捕时,误打误撞加入了一个欧洲的巡回马戏团。经过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最终他们回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家”——纽约动物园。可是在游历了几乎大半个世界后,动物园没有变,但他们的心已经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在栅栏外,望着当初的“家”,亚力克斯却说:“我记得当年那块石头没那么小。”曾幻想过无数次的回家梦,到头来并没有向他所想的那么开心,经过了这么多,所有人都成长了,令人深思的是,和人类一样,都回不到过去了,于是曾经的梦终于在心里落下帷幕,新的路途又将开启。青春的回忆都将封存在那个小小的纽约动物园里,未来大门通向的是绚丽多彩的整个世界。

一、精神生态与生态批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批评浪潮形成。“生态批评”最早在1978年由威廉姆·鲁克尔特提出来。他在《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中就明确地提出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这一主张开启了生态批评研究的先河,为此后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思想范式。吴景明和张艳梅在2007年的《生态批评》一书中,做了精确的概括: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理论范式,通过研究作家创作和文学文本,探索并反思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文明的发展模式。置身于“现代之后”众声喧嚣的文学话语之中,生态批评强调以关注自然生态的价值立场,来“指导”或“反驳”文学创作。生态批评不仅体现出批评家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彻底打开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文学批评的视野不断向自然环境、向更广阔的世界敞开。生态批评的出现,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与自然不断对话的体系。生态批评的活力在于它虽然立足于文学但绝不拘泥于文学,而是把批评的触角伸向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反思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不仅要解救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大自然, 而且还要还人性以自然, 从而解决人的异化问题,它的终极关怀是重建新型的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天人合一。

生态批评的焦点不仅仅是关注我们的自然生态,随着近些年来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学者们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可以深层次探索的精神层面上来,所以说拯救人类精神,净化内心,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精神生态批评”从精神生态的角度出发, 表现人类精神上受到的压迫以致自我迷失, 所以说人类在拯救生态的同时还要拯救自己的心灵。著名的文艺心理学家鲁枢元教授在他的《精神守望》一书中认为生态问题更多的是人的自身的问题,“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之上还有一个“精神生态”。这个“精神生态”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人是最大的生态问题。鲁枢元提出的“精神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他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认为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分别对应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他指出:“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他自己的关系。“精神生态” 是一套完整的观念系统,包容生命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社会与地球、精神与物质的世界观。

精神生态批评作为时代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下生成的理论精华,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范式,结合了人类内部精神和对外在宇宙的绿色忧思。英国诗人约翰·堂恩说过:“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岸边的一块岩石,欧洲就少了一点;同样地,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同整个人类是统一的。所以什么时候也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因此,坚持积极健康的生态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世界观,也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理念和行为准则,并作为一种弥漫性的背景渗透进各人文学科领域,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向往自由、憧憬梦想

该影片想要给观众表达的另一主题是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影片中的主人公们离开非洲绕行欧洲,却遇到续集的最大反派——动物管制局女官员杜瓦队长。这个可怕的女人想将他们彻底歼灭,尤其是阿历克斯,她的终极目标就是把狮头作为战利品挂在墙上!杜瓦队长嗅觉灵敏,动作灵活,而且十分擅长追踪动物,像一个有点疯狂又充满自信和决心的杀手。如果说这个女警官一定要将动物们赶尽杀绝,这或许触及了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丑恶的一面。这也不禁让我们联系到了现实中一些贪婪的人类对动物残忍杀戮,致使多种动物的灭亡,想必这些情节对于观众心灵的震撼引起了我们对自己周围所处生态环境的担忧,呼吁人类再次站在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队列中,一起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相信大家会同意该影片也做到了这一点。

此外,该影片中马戏团表演的那一幕场景,对于观众来说印象深刻。想象力丰富,画面精美,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是一场非常浓厚的文化盛宴,传递给观众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对于马戏团成员来说,在帮助马戏团找回信心的时候也为观众带来一份意外的精神收获。《马达加斯加》系列从2005年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并不是最受追崇的梦工厂动画电影,它没有《怪物史莱克》那么殷实的粉丝群,也缺少《功夫熊猫》一落地即刻带给人的那种独特的地域气息,7年之后《马达加斯加3》依旧以这样的印象呈现,点到为止的宣传,并无太多新意的剧情,吸引人的还是四个不随时间淡化的经典形象和其所投射到人类社会的精神象征;那个在动画之外反复被追问的问题,权益和自由,当然这不像是一部家庭娱乐片的卖点,可是它就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这样的印记——打破桎梏,寻求自由,也正因为此我们才乐此不疲地观看《马达加斯加》中发生的一切离奇经历。

在这一部影片中,他们真的实现了这个梦,尤其是狮子,回家念头是最强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幻想有朝一日重返以前的安逸生活。可是当他们真的再次站到动物园门口时,他们竟然发现他们并没有感到想象中的喜悦,他们曾经认为动物园是整个世界,可是现在望着它,他们才发现动物园居然很小,他们的幻想一下子变得不那么让人兴奋。经历过大半个世界的游历,所有人都已经不再是原来身居在小小动物园中的那个自己,因为世界的精彩早已改变了自己的心境、经历和眼界。再次回到原点,它们却成长了,不再留恋过去,而是决定终结这个梦想,重新开启一段新的旅程。这个动物园也代表着我们的青春回忆,它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原来触动人心的梦想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梦想的憧憬。

三、动物的人性化表现及其生态教育意义

该影片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有更为速食化的倾向,既然是人类社会规则的反叛者,那是否有必要让所有动物都人性化?这一点做得比较好的是新角色的设置,从幼儿车过渡到赛车摩托的萝莉熊,朱利安和她只是进行单向对话,她本身没有一句台词,可是却能在她身上看到电影里罕见的动物属性。逃离一种规则却往往陷进了另一种规则里,那就是比人更像人了,在快速的故事节奏里找到一种动物特有的静谧也很难得。一场马戏表演,完成了多条线索的终极合并,四位主角回到了他们阔别已久“家”,日渐萧条的马戏团也因“改革”而大获成功,亚历克斯与豹子浪漫邂逅,格洛里亚和梅尔曼加固爱情,朱利安找到真爱,重拾信心,追捕者终被捕获,即便这场马戏表演有些被童话的色彩,“小飞象”也跑了出来,我想看过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梦幻。

不管在哪里,都是家的生活。这部电影很感人,也让人很轻松,净化了人类的心灵,真善美得到了赞颂。它也是一部完美的动画片,清晰的画面,友爱的动物,风趣的对白,丰富的表情,搞笑的动作,还有美丽的风景。整部电影看下来使人沉浸在欢乐与温馨的回忆中,尽管其中有那么一刻会让人有一点点伤感,但是总的来说是一场欢乐的盛宴。尽管经过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最终他们回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家——纽约动物园,可是在游历了几乎大半个世界后,动物园没有变,但他们的心已经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狮子曾幻想过无数次的回家之梦,到头来并没有向他所想的那么开心,经过了这么多,所有人都成长了,都回不到过去了,于是曾经的梦终于在心里落下帷幕,新的路途又将开启。青春的回忆都将封存在那个小小的纽约动物园里,未来大门通向的是绚丽多彩的整个世界。

这是一部充满了友爱、关怀、欢乐、真诚的电影,对于培养孩子们健康乐观团结友爱的良好性格非常有帮助,让你在大笑之余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温暖。该影片也寄予了成年观众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寄托了精神生态的思想,在电影角色的思想和人物性格刻画上特别强调了精神生态的重要性,传达了一种面对生态危机的自我反思,提升了我们的生态意识,爱护环境,保护动物,万物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Buell Lawrence.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Thoreau, Nature Wri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0: 148.

[3]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3.

[4] 吴景明,张艳梅.生态批评[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程丹(1980— ),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上一篇:《黑天鹅》:白羽黑翼,人性矛盾的AB面 下一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