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Braden量表评估周期对预防颅脑术后患者压疮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05:58:22

调整Braden量表评估周期对预防颅脑术后患者压疮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调整Braden量表的评估周期对预防颅脑术后患者压疮的影响,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对将2013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85例颅脑手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Braden量表评估周期,将2013年7月~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调整后的Braden量表评估周期,各自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发生压疮11例,压疮发生率为12.94 %,观察组发生压疮7例,压疮发生率为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Braden量表;调整;压疮;预防

颅脑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麻醉、意识障碍、活动能力下降导致发生压疮的几率就增大。压疮是指在多种促成因素或混合因素的作用下,由于持续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和摩擦力所致的、发生于骨突处的局部皮肤和深部组织损伤[1]。预防和治疗压疮是国内外护理专家研究的难点[2]。临床护士能否正确的评估压疮发生的风险、落实防范措施将直接影响压疮的护理质量[3]。Braden量表是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之一,具有良好的信誉和效度,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4]。我科2012年1~12月实行头部手术的174例患者,采用常规的Braden量表评估周期,发生一期压疮17例,二期压疮6例,压疮的发生率高达12、69%。本科人员认真总结,对Braden量表中的6个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在手术后、术后第6h、第24h 3个时间点各自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2013年1~12月对头部术后的患者采用缩短Braden量表评估周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入住我科ICU的颅脑术后患者共183例,其中,2013年1~6月收治的85例患者为观察组;2013年7~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人工气道的患者;③APACHE 2评分在≥8分以上[5];④全身除头部外均无其他部位受伤;⑤术后回室皮肤完好。将18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危重程度及术前的Braden评分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工具 两组均采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6], 包括6项内容,感知能力、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皮肤潮湿、摩擦力与剪切力。总分范围为6~23分,分值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就越高。Braden评分≥17分无危险者;Braden评分15~16分为低危险者;Braden评分13~14分为中危险者;Braden评分9~12分为高危者;Braden评分

1.2.2评估方法

1.2.2.1对照组采用常规Braden量表评估周期,即手术后立即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Braden评分《12分的班班评估,护理记录至少2次/w;12~18分至少2次/w评估,护理记录至少1次/w;病情变化时及时评估,直至转出监护病房。

1.2.2.2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在术后第6h、第24h的评估。见表1。

1.2.3护理干预

1.2.3.1对照组 患者卧气垫床,减轻局部受压;在麻醉6h内每1~2h按摩受压部位1次,6h后即帮助患者翻身每2~3h1次,翻身时禁止拖、拉、拽;保持床单及皮肤的整洁、干燥;擦浴2次/d;加强营养,尽早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做好压疮宣教;班班交接、时注意皮肤的观察。

1.2.3.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术后3个时间点的评估结果,分析各自的危险因素,于不同时间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2.4分期指标 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将压疮的分为,I怀疑深层组织损伤 、II 淤血红润期、III 炎润期、IV 浅度溃疡期、V 坏死溃疡期、VI不可分期。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在在术后6h内发生I期压疮3例,II期压疮1例;术后6~24h内发生I期压疮5例,II期压疮2例。观察组术后6h内 I期压疮2例;术后6~24h内发生I期压疮1例。

3 讨论

3.1术后6h评估的必要性 在颅脑术后第6h,此时患者麻醉作用逐渐消失,体能逐渐恢复,移动能力有所提高,可抬高床头,这些变化可导致术后第6h前后引起压疮的高危因素的改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增加术后第6h的评估,及时识别术后不同时段各危险因素的特点和变化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3.2不同时间点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3.2.1术后6h内,患者的各项评分均较低,摩擦力与剪切力的分值相对较高,由于患者身体还处于麻醉状态,感知能力、活动能力、移动能力是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其中"活动能力"一项评分为1分,见表1,主要是因为术后患者常规需要去枕平卧6h,患者活动受限,麻醉及意识的障碍降低了患者的感知能力及肢体的移动能力。术后患者常规留置导尿管,除有2例漏尿的患者外,其余均为干燥无潮湿。因此,术后6h内我们加强了对患者感知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护理,尽可能的帮患者活动四肢,做肢体关节的伸展运动。

3.2.2术后第6h,患者由于麻醉作用逐渐消失,患者感知能力,移动能力较前改善,出现躁动,抬高床头30°,摩擦力与剪切力的分值较前下降,活动能力和营养与手术后基本一致。故术后6~24h,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主要的为活动能力、移动能力、摩擦力与剪切力。此时,我们侧重与对患者活动能力和摩擦力与剪切力的护理,帮助患者翻身每2~3h1次,翻身时禁止拖、拉、拽,并妥善固定各管道,预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以免影响患者的移动。此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躁动患者皮肤护理,使用有衬垫的约束带或约束带下垫毛巾,并检查1次/2h约束处皮肤及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变化,做好班班交接。

3.2.3术后24h后,影响压疮的各危险因素评分明显提高,因此压疮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应继续加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尽早进行肠内营养。

调整Braden量表的评估周期对预防颅脑术后患者的压疮有积极的意义,根据各时间点的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预防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lack J,Bahanestani MM,Cuddigan J ,et al.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s updated pressure ulcer staging system[J].Advances in Skin&Wound Care,2007,27(2):269-274.

[2]许丽敏,郎云琴,詹才胜.压疮防范措施的改进及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21-623.

[3]詹秀兰,黎中良,曾雪玲.伤口护理新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4):74-76.

[4]张清,魏力.造口、伤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1-221.

[5]Knaus WA,Draper EA ,Wagner DP,et al.APACHE II;a severity of disea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J].Crit Care Med,1985,13(10):818-829.

[6]朱亚君,陶春牡,田芬,等.Braden评分低于12分压疮患者潮湿性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2.

上一篇:131I治疗Graves病受TRAb等因素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