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时间:2022-10-05 05:38:44

我国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摘 要 科技创新文化是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一系列文化要素的总和。器物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制度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和观念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现状,表明我国当前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建设 基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个创新活跃的时代,无一例外都伴随着创新文化的导引。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中心的数次转移①实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转换的结果,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根由。文艺复兴运动为意大利成为近代第一个世界科技中心创造了文化条件,也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17世纪英格兰的清教主义文化价值观与科学价值观相一致,于无意间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英国成为科技中心营造了文化条件;同样,法国、德国和美国在成为科技中心的过程中,也都伴随着深刻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为科技中心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可见,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有利科技创新的文化成为科技创新活动自觉开展和成果不断涌现的土壤。

1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

通常来讲,我们将有利科技创新的文化称为“科技创新文化”。具体而言,科技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一系列文化要素的总和。

科技创新文化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文化层次分类,科技创新文化可以分为器物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制度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观念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三个层次。

器物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对科技创新有利的知识、信息、理论、方法、资料、工具、设备、资金投入、资源、人才队伍等。例如,一个国家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经费投入的多少以及合理与否,图书情报系统的迅捷便利及效率高低,均对创新活动产生着直接的基础性作用。

制度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证,主要包括:对科技创新有利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规定、标准、文件等,带有一定的强制措施,要求人们遵守和执行。美国经济学家N・罗森堡和L・小伯泽尔在《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一书中认为,就科技本身而论,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显然高于西欧,但西欧在中世纪中后期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成长体制②,从此开始后来居上,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东方国家。美国学者A・萨克森尼安在《地区优势:128公路地区与硅谷》中比^分析了造成美国这两个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差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发现正是完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两个产业基地一个走向衰落,一个却蒸蒸日上。

观念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认识前提,主要包括:对科技创新有利的观念模式、价值模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涵盖了有利于创新的观念、思想、精神、价值观、态度、信念、习惯或习性、行为规范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等,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一般不带有强制措施,但带有导向性作用。探索、求真、怀疑、包容都是观念层次的科技创新文化的精髓。

2我国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科技创新文化”在国内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才开始了一些基础性研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思考认识,我们对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做初步梳理,以求从总体上摸清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的基础如何。

2.1器物层面的科技创新文化

器物层面的科技创新文化涵盖内容众多,仅就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1)建筑和园区。硬件优良的建筑和园区是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我国的学术机构多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或改建,楼房高大,颇具规模。相比之下,外国名牌大学历史很长、建筑古幽,房间狭小阴暗,几乎都不适合用作今天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仅就建筑和园区来讲,我国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一般基本赶上,有的甚至已超过西方名牌大学。

(2)仪器与设备。当今时代,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科技创新活动对仪器和设备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多年快速发展,高校和研究机构大多采购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就通用设备而言,我国一般不比国外差,例如计算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等。但就专用仪器设备而言,我国的精密和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差距仍很大,例如X射线望远镜、宇宙空间通信和控制技术、数万亿电子伏的正负粒子对撞机以及芯片光刻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

(3)科技经费。创新型国家的第一项评价指标就是创新投入。③这表明科技经费对科技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R&D经费(研发经费)呈现出几个突出特征:一是我国R&D经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我国R&D经费总量为13015.6亿元,排名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二是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投入强度水平,2014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5%;三是企业的R&D经费投入主体地位更加突,2014年,我国R&D经费中企业投入的资金为9817亿元,占全部R&D经费的75.4%;四是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略有下降,但实际拨款规模稳步增长(见表1)。④

以上四个特征表明了我国R&D经费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也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不能忽视:首先,虽然经费总量世界排名靠前,但是2014年经费总量只占美国R&D经费的46.4%,与最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不小;其次,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体上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阶段状况,但是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与部分发达国家3%-4%的水平相比虽然还有差距,且投入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再次,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偏低,已成为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原因;最后,科研经费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就科研经费分配而言,我国采取领导审批和基金会申请相结合的体制,由于我国基金制实行较晚,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弊端,再加上监督不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经费大评审,中经费小评审,大经费不评审”的情况,没有完全做到经费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4)图书资料及情报信息。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谁在图书资料及情报信息方面领先,谁的科技创新机率就越高。近些年来,借助信息全球化的东风,我国各大学和科研院所正在加速建设堪称先进的信息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许多图书馆之间建立信息和图书资料共享互通机制,有的还与国外名校图书馆联网合作,资源共享。这些都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大的信息支撑。

(5)人才队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保持稳定增长,总量达到7512万人,在国际上保持着科技人力资源规模优势;R&D人员总量上升至371.1万人/年,研究开发队伍居世界首位;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48.0人年/万人,研发人力投入强度指标与科技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在国际上仍处于落后水平。⑤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学成后回国发展。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研究生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持续大幅增加。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数量稳步增长,其中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四大计划的投入人员达到30.03万人。

2.2制度层面的科技创新文化

在我国,制度层面的科技创新文化主要表现为党的政策主张以及政府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特别是自上世纪末开始,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出于国内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对于科技创新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领导开展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建设,为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自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此基础上,2003起开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2006年,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确立下来。为落实《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基础,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同时制定《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与《配套政策》中各项政策相对应,涉及科技投入、税收激励等10 个方面。在科技投入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科技计划经费绩效考核、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等。在税收激励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捐赠科技创新、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发展、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等。在金融支持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行业支持科技创新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等。在政府采购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支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评审办法、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等。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科技计划支持技术标准研究、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等。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等。在教育与科普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研究型大学建设、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在科技创新基地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依托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高新区发展等。在军民结合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非公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推进民用技术向军用转移等。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已经出台的实施细则包括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管理、制定鼓励引进技术目录等。此外,还专门制定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例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2011]51号)和《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措并举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2012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通过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着力从制度层面解决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要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并强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及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2015年5月,印发《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总体方案。

除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度、法规外,各地方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如制定和修改各自的科学技术奖励规定、为加强《科技进步法》进行配套法规制度建设,从而对相关科技工作给予规范和保障。

党的十以来,围绕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员令并就改革举措作出整体部署。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⑥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为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从当月起实施。《纲要》明确了我国科技事业“三步走”的发展目标。⑦《纲要》内容既体现了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企业创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当前重点举措,也有几十年内工作的远景式规划;既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原则,同时又对发展的任务做了全面部署;既做了全面部署又安排了重点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方案和路线图。2016年6月1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科技创新的三大方向⑧和五大举措,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2.3观念层面的科技创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富含创新精神的丰富思想、认识方法、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这些创新思想激励着不甘落后的中仁人志士,成就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辉煌科学技术,也培育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更新、求变思想。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辩证思维为农业、医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基础。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开展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和封建专制残余思想的精神枷锁,僵化思想观念在我国精神领域中的话语霸权走向瓦解,一方面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张扬个性开辟了相对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为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身科技事业、追求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论断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的强大经济社会功能以及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强大支撑作用得到普遍公认。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也逐渐在全社会日益浓厚。

就科技工作者而言,多数人在科研活动中秉持着求真求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崇尚真理,追求创新、不断超越。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奉献青春、挥洒汗水,持之以恒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科技创新成就。

3结语

我国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表明,无论在器物、制度还是精神层面,当前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文化条件,蕴含着加速发展,全速前进的巨大动力,并将为实现建设世界强国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世界科技中心经历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转移。

② 这种成长体制在中世纪中后期的商业革命中逐渐形成,如复式簿记、公司制度、产权制度和市场制度等,在产业革命以前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完善。两位学者指出,产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正是以这种成长体制的存在为基础。

③ 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④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5》。

⑤ 2014年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的R&D人员在R&D人员总量超过10万人/年的国家中仅高于土耳其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韩国、法国等国家的万名就业人员R&D人员数量是中国的3倍以上。2014年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的R&D研究人员在R&D人员总量超过10万人/年的国家排名中倒数第2,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值普遍是中国的4倍以上。

⑥ 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⑦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⑧ 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6-1(2).

[3]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本书编委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中国制造2025[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 钱振华.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7] 王睿.论技术创新文化[D].沈阳:东北大学,2008.

[8] 胡光华.论技术创新的文化战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9] 仇永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文社会维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曲靖市城区高中体育分项教学推广策略探究 下一篇:心理干预在提升高校游泳专项训练质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