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05 02:43:11

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摘 要】厌学是目前初中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厌学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影响个体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初中生厌学的行为表现,然后从学生个人、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对初中生“厌学”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1 初中生厌学产生的原因

1.1自身成因

1.1.1 心理健康状况

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导致学生讨厌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思维的速度和敏捷性,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正常发展,以至于使学生课堂上不能积极思考,作业、考试错误百出,学业成绩不良。

1.1.2 不良的人格特征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亦有很大差异,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较,那些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神经质型个性的学生更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由于其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度,从而使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他们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时极易疲劳,注意力极易分散,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讨厌学习的情绪。

1.2 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原因对学生厌学情绪起着促进作用

1.2.1 社会环境

社会现象形形,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丑恶,特别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严重地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1.2.2 学校教育

当前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应试教育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弊端,在学校中依然存在,甚至还在滋长。名校的择生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计算着分数,为了追求高分,不少学校忽视和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无尽的考试,五花八门的奖惩措施,教师和学生都在升学的指挥棒下,长时间处于疲惫和焦虑的状态,形成“厌教”和“厌学”心理。

1.2.3 家庭环境

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越来越高。有的家长用神童的标准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放学或节假日,让其参加各种“特长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

2 对厌学矫治策略的探索

2.1 加强学生自身方面的教育

情感是知识渗透的载体,“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神奇的期望效应,实质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才能避免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考虑,降低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需求,避免目标不切合实际不能实现,导致自尊心受到打击,加重厌学和畏惧情绪的现象。要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

2.2 优化社会环境

首先,全社会应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内容应以健康向上,对青少年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作品为主,同时,加大对游戏厅、网吧、音像制品等的整治力度。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统一清理整顿存在安全隐患,危害中小学身心健康的网吧等娱乐场所的行动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我相信,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初中生厌学现象就会逐步得到遏制。

其次,社会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变过去的应试教育观念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弱化考试分数,增强能力关注,鼓励全面发展,而不应把成绩当做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这样也能避免学生读死书,少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人。

2.3 完善学校教育

每个中学生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认知风格也不同,学生个体必然存在各种差异,如果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对学生统一要求,必然扼杀学生个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特别是厌学的后进生,应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品尝到丰收的喜悦,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

3 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厌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化教学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从严治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那么,学生“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邹颖.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77): 117-118.

[2]聂金菊. 农村初中生厌学行为调查[J]. 中国教育学刊, 2005 (2): 29-32.

[3]安秋玲, 李召存. 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13): 43-46.

[4]马金详, 王水玉. 学生厌学的环境诱因及防治策略[J]. 教育探索, 2005(5): 95-96.

[5]张柱银, 李硕. 学生“厌学”现象浅析及对策[J]. 职教论坛, 2004 (6): 47-48.

[6]吴增强. 学习心理辅导[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92-195.

上一篇:试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类比思想的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