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COPD患者VLP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4 09:40:26

老年COPD患者VLP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室晚电位(VLP)各项异常指标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500例老年COPD患者, 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186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112例)与对照组(202例), 结合临床各项相关资料, 进行VLP结果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组186例, VLP阳性32例, 阳性率17.2%。合并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82例, VLP阳性21例, 阳性率25.6%;而不伴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104例, VLP阳性11例, 阳性率1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心室晚电位;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 VLP)又称迟电位, 是指出现在QRS终末部、ST段内的一种高频、低振幅、多形性的心电活动, 它实际上是在心室某部小块心肌内, 延迟发生的心电碎电位在体表上的反应。临床试验证明, 在病变部位用心肌电极或心外膜电极直接记录的碎电位, 与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所记录的心室晚电位在起源和发生时间上是一致的, 心室晚电位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以及预测心脏性猝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迄今为止, 国内关于老年COPD患者心室晚电位的临床观察分析鲜有报道, 现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0例70岁以上老年COPD患者检查心室晚电位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0例老年COPD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心肌梗死组:均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共186例, 男108例, 女78例, 年龄70~93岁, 平均年龄(81.5±8.1)岁, 伴有 LOWNⅢ级或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82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共112例, 男82例, 女30例, 年龄70~90岁, 平均年龄(80.0±6.1)岁。均有LOWNⅢ级或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无心肌梗死病史。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为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所证实;对照组:共202例, 男148例, 女54例, 年龄70~91岁, 平均年龄(81.0±6.1)岁。经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病史记载, 无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病史。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心室晚电位测定所用仪器使用美国MAC-15型及MAC-5000型多功能心电综合检查仪心室晚电位分析系统。在患者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测, 采用信号叠加及双向滤波技术, 有特制软件由微电脑自动计算程序测定并显示下列参数:①标准QRS时间(ms);②总的QRS时间(ms);③QRS终末部分振幅低于40 μV的时限(ms); ④QRS最后40 ms的振幅(μV); ⑤基础噪音的振幅(μV);⑥所叠加的窦性心动周期数, 同时目测校正。根据 Frank的 X、Y、Z双极导联连接电极, 先输入6~12个正常的心电信息组成辨识模板, 每个导联叠加大约150~250个以上的搏动, 滤波范围40~250 Hz, 基础噪音控制在1.2 μV以下范围内。经过放大、叠加和滤波, 经微机处理、自动分析、打印结果。

1. 3 VLP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指标2项或以上指标不正常者为VLP阳性:滤波后总的QRS波间期时限≥120 ms, 时限越延长越具有临床意义;②滤波后 QRS终末部振幅低于40 μV间期以下低振幅信号持续时间≥40 ms;③滤波后总的 QRS波时限终末部位40 ms内的平方根电压振幅≤25 μV。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心肌梗死组186例, VLP阳性者为32例, 阳性率17.2%, 伴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82例, VLP阳性21例, 阳性率25.6%;而不伴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104例, VLP阳性11例, 阳性率1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9, P

3 讨论

VLP是一种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位, 它由传导延缓的病变心肌产生。在心肌任何部位, 只要存在不稳定的电信息, 就会延迟出现晚电位, 在QRS波群之外, 在舒张期的任何时相, 可呈孤立的电波, 心室晚电位是这种延迟电活动或连续杂乱的碎电位在体表上的反应[2]。其产生机制, 在急性缺血坏死期, 是心肌延迟除极;在心肌梗死的后期, 随着心肌愈合和纤维化, 存活心肌纤维分隔成不同的缓慢传导区, 心室晚电位即起自此缓慢传导区域。由于这些电活动大多发生于ST段内, 故称为“晚电位”, 它们是具有高频低振幅的多形性尖波, 是产生折返的场所[3]。

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是预测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一个可靠指标, 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实了折返在室性节律异常中的作用, 单向阻滞与缓慢传导是折返发生的必要条件。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者中约1/3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尤其老年COPD患者心肌梗死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明显偏高。其敏感性为52%~64%, 特异性78%~91%, 准确性55%~89%, 提示VLP对判断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事件具有重要价值[4]。本研究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VLP的检测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VLP阳性率较高, 占16.6%~55.0%, 特别是伴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VLP阳性率高达 50%, 而不伴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VLP阳性率仅为3.45% , 差异非常显著。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阳性率7.7%~42.4%。与对照组的VLP阳性率, 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检出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本组病例年龄偏大、病程较长、冠状动脉受损较重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高龄患心肌梗死的患者也相应增多。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长期心脏负荷过重, 同时在某些神经激素和某些活性物质的影响下, 导致左室肥厚, 可记录到心室晚电位。所以, 尽管尚未发现有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 其心室晚电位的阳性率明显升高。心室晚电位阳性提示心室内延缓区有潜在折返径路,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恶性心律失常[5]。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高于普通人, 导致心肌不同步除极和缓慢传导, 引起室性早搏和心室晚电位阳性产生。因此老年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 应提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做心室晚电位检查[6]。患有常见病、多发病的老年人, 心室晚电位阳性率高于常规十二导心电图, 由于受到多样生理学、药理学的状态影响, 经皮冠脉介入, 冠脉旁路外科治疗, 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治疗也会影响心室晚电位。

总之, VLP是种非创伤性检查技术, 可以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尤其对老年COPD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表VLP测试, 方法简便无创, 重复性强,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老年患者应常规做VLP检查, 并定期复查随访, 进行系列对比, 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以利间接了解病变的变化趋势, 有助于患者治疗, 减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范学普, 徐俊艳, 孙建标.心室晚电位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9):42-4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8):675-690.

[3] 赵文淑, 张涓, 张麟, 等.不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综合临床, 2010, 26(11):1145-1147.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4):295-304.

[5] Yodogawa K, Seino Y, Ohara T, et al. Hypertension and arrhythmia: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beyond. Europace, 2011, 4(2):175-182.

[6] 李锦玉, 黄波, 马晶, 等.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改变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中国综合临床, 2009, 25(7):706-709.

[收稿日期:2014-11-25]

上一篇:上市钢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下一篇:中班艺术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