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4 04:59:49

慢病管理的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案例对药学服务进行界定并梳理其整个流程模式,与此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慢病管理模式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进一步阐明药剂师协同合作管理的促进性作用,指出改革慢病药学服务模式,纳入临床药剂师协同机制具有社会及经济双重效应,以期为慢病管理通过新的药学服务模式。

关键词:慢病管理;药学服务;临床药剂师;模式

慢病管理是一种通过组建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及营养师在内的医疗团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持续主动的、全面的管理服务,旨在促进全民健康、延缓疾病进化过程、降低医药费用和减少伤残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1]。本文结合临床药剂师更年期综合管理门诊中的某一案例,对慢性病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及临床药剂师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案例导入

该案例为2014年5月就诊的女性患者,年龄为43岁,并提供了相关外院就诊情况报告"新月体性肾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服用缬沙坦胶囊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血压进行联合控制,通过服用雷公藤多苷片和泼尼松片联合治疗肾炎;经1个月的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未来潮,并经常出现手麻症状,经他方医院确定为药物所致,禁止服用该药。但是,停药后3个月仍无月经来潮,于5月30日来我院就诊,确诊为更年期综合症,给予孕激素地屈孕酮片110mg/d建立人工周期。

2 优化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的有效路径

2.1案例微观服务模式路径

2.1.1导入协同合作药学服务模式 案例患者服用雷公藤多苷片1个月后,出现月经未来潮现象,而且在停药后的3个月还没有恢复正常,该现象属于药物不良反应,药剂师判断与该药物有很大的相关性。当天该患者的性激素测试结果显示,其雌激素过高,孕激素较低。经临床医生与药剂师共同探讨,决定采取补充地屈孕酮,服药10d后停药的构建人工周期的方案。患者在就诊前,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控制血压。当天就诊我院医生对其进行血压测定,结果显示为130/80mmHg,正常。药剂师通过对药物信息的查阅,发现苯磺酸氨氯地平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的描述包括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后与医生沟通,建议停用该药,并对患者的血亚进行密切关注,具体如下。

2.1.1.1建立人工周期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成人患有一定水平内源性雌激素闭经症状,应对其进行定期的服用10d地屈孕酮10~20mg/d的孕激素治疗,使子宫内膜脱落。根据此办法,嘱请本例患者按此医嘱用药,口服地屈孕酮,不能自行延长或缩短服药周期,如在治疗初期,出现突破性出血和点滴样出血,应立即停药,若停药后症状继续存在,及时就诊。

2.1.1.2进行血压管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控制伴有肾脏疾病及蛋白尿患者的血药。本例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尿蛋白(+++),服用缬沙坦。缬沙坦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降低血管收缩,降低阻力减少醛固酮分泌,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但是,该患者在服药2个月后,对血钾和血肌酐进行检测,若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应及时随诊。

2.1.1.3药剂师建立患者档案,在患者就诊1w后进行电话随访,及时对不良反应今夕关注或者让患者就医,并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更新。在对本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时,发现患者诉在用氨氯地平后,其手麻症状消失,服用缬沙坦后血压较平稳。因患者并未到来潮期,因此,对于服用地屈孕酮情况不明,但药剂师在随访中告知患者其雌激素偏高,孕激素偏低,应注意对孕激素拮抗雌激素作用的补充,按照医嘱,建立人工周期,防止子宫内膜增厚,引发病变。1个月后药剂师进行家庭随访,对患者进行血压等方面的情况,测得血药正常,经交流,得知患者在服用药物10d后停药,停药4d月经来潮,持续6d,而且没有任何不适反应。2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告知停药后月经正常,血药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间治疗效果显著。

2.1.2优化临床结果 药剂师为本例患者提供了药物管理服务,对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了及时发现和处置,通过对其的个体化指导与随访,是患者在用药上正规化,提高了其依从性,对临床进行了优化了,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此过程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得到了患者的认同与配合,降低了恢复周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2.2宏观模式路径分析

2.2.1引入情感支持理念,建立慢性患者文管理服务模式 慢性疾病是一类周期较长的病症,患者长期收疾病折磨,承担着严重的心理精神负担,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和康复效果。因此,相关人员给予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分析,给予患者精准有效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加强沟通,取得患者信任。保证药学服务安全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抗病心理和就医习惯[2]。做好各方面的治疗指导,及时疏导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实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相关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和病情,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服务管理工作,强化患者康复效果,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外,还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给予患者更为强大的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情感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服务效果,而且对患者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药学服务管理中,应引入情感支持办法,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临床效果。

2.2.2引入团队支持管理办法,构建协同药学服务管理体系 引入团队支持管理办法,构建医生、护士、药剂师和营养师组成的协同药学服务管理体系,该体系以患者为中心,对其进行全面、安全的药学服务。在体系下药剂师对患者进行药物咨询等综合性药物服务,对其进行特殊药物用药指导,配合医生医嘱进行药物配制,护理人员与医生和药剂师沟通采取相应的有效护理。其中在整个药学服务管理中药剂师应为主体,对药物治疗的目标进行系统的介绍,并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在治疗期间药剂师应协助医生进行临床良反应处理,强化对药物安全信息的预警,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

3 结语

药学服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管理体系,需要医院各部门进行协同推进,因此,医院应积极创建多学科合作平台,建立药剂师与临床科室的良好协同合作关系,提高药学服务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如,刘晓峰,王芸.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探讨[J].吉林医学,2011,23:4955-4957.

[2]庄鲁若,陈洁.城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176-1178.

[3]殷寒梅.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3:60.

[4]周颖,谢晓慧,路敏,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慢病药学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医院,2014,10:55-56.编辑/哈涛

上一篇:浅谈女性产后康复的养生保健 下一篇:T型管在小儿术后安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