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取芯现场应用技术

时间:2022-10-04 02:16:59

常规取芯现场应用技术

【摘要】收集地层最原始资料岩心,是通过取芯钻井技术,把岩心取出地表的过程。岩心的原始资料分析,更方便我们收集原始地层资料,掌握地层形态和地质概貌。下面将根据常用的Y8120取芯工具现场应用,总结几条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供从事相同行业同仁参考。

【关键词】Y8120;取芯;岩心筒

取芯技术控制包括以下关键点:工具出厂合格――现场检查到位――顺利下钻到底――取芯钻进――安全割心――控制起钻――岩心出筒――总结分析

实际现场操作

1、合格工具准备:

(1)工具尺寸必须严格丈量和选配。(2)工具检查和装配,指定专人负责,经工程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入井。(3)工具检查要求:

钻头:出刃均匀完好,丝扣完好、钻头体无裂缝、水眼畅通、刀片焊缝牢固、钨钢块排列整齐且不偏心,内腔光滑、进口完整无缺、内外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卡箍岩心爪:整形后爪瓣居于同一圆柱面上,且无毛刺,在缩径套内转动灵活,锥面均匀一致。不变形、弹性好、尺寸类型相符。卡箍在短节斜坡内灵活、卡板伸缩灵活牢固。整体卡箍岩芯抓内径应比钻头内径小1-2毫米,弹性合适Y8120的内筒内径应在118.5mm范围内。卡板岩心爪:爪片用手一按能顶入壳体窗口而不露出,并能自动放回,且六片在同一水平面上。调节卡簧:根据地层特点,利用卡簧调节间隙致岩心爪和内筒合理位置。分水接头和悬挂轴承:分水水眼畅通,单流凡尔密封可靠,单流作用好,弹子盘灵活,组装后吊在井口用手能转动内筒。内外筒丝扣完好,并无弯曲、咬扁等现象,无变形、无裂缝、无伤痕,外筒内部和内筒内外部无泥沙和杂物,丝扣完好,轴承转动灵活。工具装好后,内外筒轴向间隙在8~10毫米之间。

2、装配及注意事项:

(1)一定三查:一定:是由井架工维护管理,由工程技术员指导和组织人力清洗组装。三查:取芯工具下井前由地质人员、司钻、值班干部复查。(2)装配后,卡箍岩芯抓在短节内转动和上下移动灵活岩芯爪与钻头台肩间距离为10-15毫米为宜。(3)装配时每道丝扣必须清洁,涂好优质丝扣油。新扣要认真磨合。(4)内筒丝扣用双链钳上紧,外筒用链钳上紧后再在井口用大钳将各处丝扣上紧。

3、下取芯工具

取芯工具下钻时,一定要控制钻具下放速度,避免猛放、猛刹和顿钻。(1)下钻迂阻不得超过5吨,迂阻应立即起钻,将井下调整正常后再下钻取芯。(2)通常钻头离井底0.5-1米循环泥浆,如有余芯或疏松的砂岩,钻头可以离井底1.5米循环,上提下放配合使用高速转动甩掉内筒脏物。使用内筒自洗式取芯工具,下完钻循环好沿线浆,投球堵住内筒水眼后再开泵取芯钻进。(3)处理好泥浆。检查指重表、泵压表、刹车系统灵敏可靠、方入准确无误,方可取芯钻进。

4、取芯钻进

(1)钻进前准备好:循环和处理泥浆达到设计要求。检查好地面设备、刹车系统、传动系统、指重表、泵压表等。待一切正常,纪录好相关数据后,井口往钻具投一钢球,待球到位置后开始钻进。

(2)造心:钻压2~3吨,做到轻启动、慢加压、送钻均匀。造心进尺0.2~0.3米后,让顶部岩心形成“和尚头”,便于顺利进筒,方可正常钻进。

(3)正常钻进:参数:一般钻压5~8吨,在保证机械钻速的前提下,为延长钻头寿命,钻压易小不易大,尽量减少蹩钻,转速50~60r/min,排量20~30L/s,送钻操作要均匀,及时跟钻,不要等指重表指针回摆。

(4)堵心判断和防止:①送钻要均匀,取芯钻进中途不得停泵,停转以及上提钻具;②钻进过程中,时刻注意钻压、泵压变化,判断工具及钻头工作情况,注意气温变化对指重表读数的影响;③转盘负荷变轻,悬重只降不回升,钻时猛增,发生此情况,可能堵心,应采取措施果断停钻割心。

(5)预防堵芯的办法是:①内筒脏物要甩干净。②内筒在外筒内转动要灵活。③悬挂轴承上的单流凡尔工作要良好。④送钻在均匀,防止溜钻。⑤泥岩,尤其是膨胀性的泥岩,一般钻时快容易堵,应控制送钻速度。⑥发现钻速突然变慢,转盘负荷增大,泵压略有升高这是堵芯预兆,应马上割芯起钻。⑦破碎岩性也易堵芯,单筒进尺不要打的太多。⑧地质预告必须准确及时。⑨高压油气层取芯应注意发现井喷预兆,重点以井下安全为主,取芯次之。

(6)割心:①割心层位选择:一般选岩心不太硬,成柱性好的地层割心。如有特殊情况,应果断加压割心。②割心操作:钻进完钻,刹住刹把原钻压磨心10~20分钟,将岩心根部磨细,然后换档,并快速挂离离合器,甩动割心,换Ⅰ档上提钻具,利用卡箍岩心爪与岩心的摩擦力,以及岩心爪缩径套的锥面,使爪抱住岩心而拔断。拔心时要注意观察指重表变化。

参考文献

[1]晓峰.凝析气田开采新技术有效提高油气产量[N].科学时报.2004

[2]周宏.我国尖端的钻井技术--大位移钻井[N].中国石油报.2004

上一篇:现代煤矿企业设备管理研究 下一篇: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理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