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小作训练设计摭谈

时间:2022-10-04 12:45:47

议论文小作训练设计摭谈

有一套高考资料名为《小题狂做》,即将语文试卷上除了作文以外的题型全部整编进每天一练的小题之中,每天训练大约45分钟。可以说,为了这90分,师生们可谓绞尽脑汁。不过,学生最畏惧的作文还是块硬骨头,训练方法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也得不出一个标准的系统化训练方法。笔者认为,作文训练也可以借鉴《小题狂做》,将不同的训练点巧妙地安排在一套练习中,每两天一练,这样或许能改变传统的一周一作,学生一周一怕的现象。

笔者就以议论文为例,谈谈如何设计议论文小作的日常训练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作训练设计的几个原则:1、范围广,即训练点多,尽量设计必讲点、易错点和提升点;2、耗时少,即题量少,适宜在30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安排学生讨论交流;3、讲评巧,即老师的讲评能够做到机动灵活,见机行事,简单问题可以一句带过,难点可以集中突破,有时直接引发答案亦可。

根据以上原则,可以设计四道题目。第一题设计为审题训练,要求学生直接提炼论点。这道题旨在培养学生审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来设计题目,如从单材料到多材料,从单一中心到可以多角度分析的材料,尤其是多材料的观点提取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提升的。审题是写作的第一关,如果仅靠每周一篇大作文来训练,恐怕收效甚微。同时,这道题还可以训练观点的表述。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的表述出了问题,文章的优劣可见一斑,因此长期训练之后,词不达意、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等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如前期出题:

审题训练: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到后期出题(多角度):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或者出题(多材料):

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第二题可设计为分析归纳题。说理是议论文的根本,许多学生常常在举例之后就结束段落,殊不知,材料是服务于论点的,有材料就必须有分析。因此,第二题可设计为出示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某种说理方法,如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等进行分析,然后归纳总结得出一个结论。这既是对第一题的巩固,又是细化,这种归纳法的训练能使学生从简单的感性认知上升到成熟的理性判断,对增加思维的深度大有裨益。

例如:

对下面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写出得出的论点。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相反,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亦需要演绎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在第三题提供一个观点句,要求学生找一个或几个恰当的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这道题旨在训练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等。同时,在例证法中可以涉及单则材料与多则材料的使用及表述。在班级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分辨出论据的优劣高下,进而培养学生筛选材料的习惯,提升其选用材料的能力。

例如:请你为下面的论点找一个最恰当的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

热爱自然,但须留有尊重空间。

以上两题仅是在摆事实与讲道理之间进行印证训练,但是要想让文章内容充实,还需要在论据上多做文章。因此,还可以设计一道找相同或不同的题目,即提供一则材料,语言尽量简洁,中心明确,要求学生找到一个与其相似或者相反的素材,如:

请根据下面的论据得到的结论找到一个相似或者相反的论据。

例: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

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反例)

例: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类似例子)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地创作新作品。

这道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对比思维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学生脑海中杂乱的素材有机串联起来,甚至最后系统化,这样在写作时才不至于思维贫乏,无话可说。

以上四题完成时间预计在30分钟左右,但是在这短短的半小时内,学生的审题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可谓耗时少、收获多,一举多得,不失为小作训练的高效方法之一。

(郝小玉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226500)

上一篇:中学《语文》古诗文选文需据善本 下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辞内容存在的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