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大学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10-04 09:20:57

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大学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师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较大,现代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大学文化的直观展示平台和重要传播形式。阐述了高校新闻媒介传播方式发展变化的现状及趋势,探讨了如何借助新媒体环境提升大学文化建设,让新媒体环境更好地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新媒体 大学文化 传播

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大学用人文精神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一定成为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中坚,一定要引领社会前进。大学文化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是大学建设与文化底蕴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新闻媒介是大学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然而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从根本改变了高校师生接触大学文化的途径,也改变了大学文化对师生影响的程度。因此,探讨信息时代大学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为大学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大学承载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大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只有文化存在,大学才会被人所尊重。

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生活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文化不仅体现大学组织内部的特征、层次及其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学校园内的生动体现。大学文化作为学校办学历史和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凝练大学精神内涵和承载大学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与一定的时代相联,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大学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推动文化建设中肩负重要使命,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文化定位与文化功能,发挥好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的积极作用。大学文化不仅起到育人和教化功能,而且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正处于深入变革的时代,变革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对大学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认真审视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要素及传播方式对大学文化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消解其消极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及特点

大学文化的传播方式传统的主要有课堂、第二课堂、社团、报纸和广播电视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除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网络新闻、博客、微博和手机报等对大学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然而,不同的传播方式其所起到的作用和特点各有不同。下面对新媒体的优点、不足进行比较分析。

1.电视媒体。其优点在于覆盖广、速度快、影响力大、创意承载能力强。不足之处在意受众无法控制信息的出现与接收。投资量未超过门槛的情况下其效果非常有限。主要适合于提升大学的知名度。

2.广播媒体。其优点是传播快速、有一切电波媒体的好处、费用低。不足之处是只有音讯,没有视讯,不适合需要视觉传达的视觉创意;观众接触时专注度不够。

3.报纸媒体。其优点是读者兴趣和关注度主导着广告效果,讯息不随时间消失、投入程度深入;受众能对信息有较深入了解。广告讯息接收的强制性较低。可用于传达深度内涵。

4.户外媒体。其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和受众时间。不足之处是受众接触匆忙,关注度低,不适合细节讯息传递。主要适用于及时性提醒。

5.网络媒体。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其特点是准确性、互动性。网络媒体在促使多元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实践研究证明,网络文化传播方式中群体极化现象的极端主义意识尤为突出。网络文化中的极端主义意识成因是多个方面的:网络、网民和网络舆论管理所自有的特点是形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主要成因。

6.手机报。手机报是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将新闻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供手机用户阅读的一种媒体形式。手机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被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手机报作为一种媒体形态,不仅具有其他新闻媒体的共性特征,还拥有自身的特点。

三、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大学文化的影响

大学文化是属于全方位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其传播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复杂工程,大学文化的建设需要很多物质上的投入和多年的探索,大学文化的建设需要借助物质的作用以及文化的传播来发展,两者是必不可少的。大学文化的建设需要群体意识的传播,也就是大学文化传播,大学文化的传播是通过所在大学的全体师生对大学的思想理念、情感观念的传递而形成的大学文化气氛。以此来整合大学全部师生员工,通过统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来推动大学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文化是信息的集合,文化的传递就是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大学文化在师生中影响力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是非常迅速的,大学文化的建设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每所大学的大学文化都是所在大学的精神实质,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大学文化能够体现学校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理念和传统等因素,能够影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思维方式、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能够更好的促进学校师生以及员工的向心力量,能够激发起大学人的动力,引领着学校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前进。大学的发展关键就是在于文化的建设,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之中的灵魂,更是大学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时代下的大学文化,能够更好地培育学校的独特大学精神,能够顺利地推进大学的发展战略,还能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让大学的传承更加久远。

四、思考及建议

技术革新使大众传播媒介以多种手段传播成为可能,最终导致了大学文化风貌的更替。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新媒体技术传播方式,更好的为大学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1.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受众中享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加强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升级改造,利用新兴媒体的手段和内容来丰富、补充自身的局限,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无疑是一条共赢的道路。

2.在学校层面建立中枢机构和核心队伍,不同的载体应该有不同的团队,但应该有一个核心的团队是共同的,这样才能形成联动管理。在“全媒体”的框架内,明确不同媒体不同的定位,使各种媒体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避免同质化发展。充分利用统一的宣传平台,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建设相对稳定的传播队伍,通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体现媒体之间的融合。

3.对文化建设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受众接受信息的条件、时间和手段的不同,重要重大全校性的新闻,纸质媒体、网络媒体都要报道,而动态性、娱乐性的小新闻为避免同质,校园媒体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在报道上有所侧重。

4.对传播时限进行整合,根据各媒体的特点,利用好时间差,发挥各自优势,把文化建设的重要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出。对传播途径进行整合,依据各个媒体的存在形式与特点,择其优势、补己不足,从而实现以途径优化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萍.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的影响[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62-64.

[2]刘东霞.大学文化与现代传媒互动的基本思路探析[J].文化学刊,2010,(2):38-42.

[3]管会生,李佳.基于大众传媒理论的大学文化传播研究综述[J].大学(学术版),2012,(4):43-49.

[4]林东生.媒介融合:发挥高校校报对大学文化传播的主导作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20-22.

[5]乔辉.浅论大学文化传播的媒介及必要性[J].新闻教育,2012,(8):60-64.

[6]冯文波.手机报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运用[J].新媒体,2013,(1):69-70.

[7]周青.网络文化传播方式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0,(3):94.

[8]李颖,张振鹏.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基本状况分析[J].党史博采,2013,(1):45-47.

[9]向来生,王洪禹,姚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218(1):84-86.

[10]李莉,琚超.新形势下大学文化品牌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44(1):82-84.

[11]罗文涵.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文化的传播模式探析[J].时代教育,2013,(1):46-47.

上一篇:论小提琴教学中音乐理论的重要性 下一篇: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