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是提高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10-04 09:15:24

仿写是提高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学期,在教学完人教版第7册18课《颐和园》一课后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本次小练笔在教学和批阅的过程中,给我了很多的启示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就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读写结合、仿写练习这一简单、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一、基于教材分析,思考为什么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编入的,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低年级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注意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句式的仿说练习。如一年级下册第6课《胖乎乎的小手》,课后的“说说做做”要求学生用“我为爸爸……我给妈妈……”句式说话,二年级下册第15课《画风》一文的课后题提出了“你想怎样画风”的交流话题。

语文第二学段的教学提出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目标要求。如三年级上册共24篇精读课文,其中有21篇课后都提出了抄写、积累优美词句的要求,本册还设计了4次小练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中高年级的教材编排更加注重单元整合,遵循着“单元导语,明确要求――精读课文,习得方法――略读课文,分析方法――交际习作,运用方法”的编排特点,将作文教学贯串于单元教学的始终。如三年级上册第11课《秋天的雨》一文提出了“把秋天的景物画出来”的要求,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鼓励学生“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接着写几句”。该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选一幅或者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这样的单元编排特点和“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的要求,就是仿写的初始阶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可以说仿写是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读与写相互促进的最佳方法。

二、分析习作现状,明白怎么做

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在写作时往往无话可写,也有一部分学生有话可说,但却不会运用表达方法。仿写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指导学生从读到写,讲练结合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迁移模仿,将文本中习得的方法技巧等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1.仿写指导的教学程序

对低年级学生的仿写训练,可以结合文中的泡泡语、课后题进行。教师应在教学时随机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体现由说到写的原则,遵循“明确句式―练习说话―写话拓展”的流程。

中年级的仿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课堂的教学流程为“阅读理解,领会方法―练习仿说,内化写法―片段仿写,迁移运用(方法)―品评赏析,修改提高”。“阅读理解,领会方法”要求找准仿写点,通过阅读理解,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练习仿说,内化写法”要求在明确方法的基础上练习说话,通过比较、评议,将方法运用到写作中;“片段仿写,迁移运用(方法)”则是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法进行片段仿写;最后,学生要在师生、生生评改的过程中将仿写要求落实到位,实现学以致用的仿写效果。

2.仿写指导的方法

由于学段的不同及单元主题、课文表达特点的不同,仿写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仿写点要紧扣课后的思考题、小练笔、单元习作的要求来确定。

(1)句段仿写,言之有序

学习作者造句构段的方式,并学会运用这种方式写话,是低年级写话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做到立足课堂,巧妙利用文本,选准“读”与“写”的契合点,即仿写点,为学生仿写提供可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相机拓展,把说话写话的训练落到实处。如在二年级下册《画风》一文中“你想怎样画风”的话题交流中,教师可提出“怎样画出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气味、冷热酸甜等”的写话要求。像这样在说话的基础上提出写话要求与训练,既能降低训练的难度,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2)画写结合,言之有物

模仿作者观察、思维的方法,通过画写结合掌握写作规律,也是仿写的一种方式。“心中的秋天”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画写秋天。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风筝》《秋天的雨》,明确画的内容可以是人们在秋季的活动,也可以是秋天的景物。学生经历了“看到想到”到“画出来、说出来”再到“写出来”的过程,思考、观察、想象、绘画、语言表达等能力就都能得到锻炼。

(3)创意仿写,拓宽思维

仿写是指导学生习作由“不会”到“会”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运用各种写作方法,达到创意仿写的境界。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一处景物,同时巧妙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运用“时而……时而……时而……”等句式。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鱼儿更是欢天喜地,它们时而上升,时而下潜,时而跃出水面,时而翘起尾巴跳起了舞。”这位学生将生活与习作密切相连,将“怎样写”“写什么”进行了巧妙的组合和创意,运用独特的句式写出了鱼的特点,实现了由“仿写”到“独创”的跨越。

(4)由“仿”到“放”,厚积薄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可见,句段到篇章要经历从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高年级的写作仅靠“仿”是不够的,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读”与“写”的有效组合,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父母的爱”,本单元编选的四篇文章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慈母情深》一文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该文用极细腻的文笔描绘出一位为儿女的幸福辛苦劳作却不求回报的伟大母亲形象。本单元习作的时间可以适当拉长,做到“先放后收”。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父亲》,并要求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将父母的事情、言行等做好记录,不拘形式,不限篇幅;其次,结合学生日记进行习作方法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将日记进行修改,删减,整理;最后,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大量阅读能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活力。

叶圣陶先生还提出:“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角色。”因此,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上一篇: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 下一篇:“秋风”吹出几多情